德國小城到處都有"搗蛋鬼提爾"

德國北部的一次旅行中,筆者意外地遇到一個有趣的小城默爾恩,漫步其間,隨處可見一個頭戴綴着鈴鐺的驢耳朵帽子小丑形象。這就是德國14世紀傳說中的人物搗蛋鬼提爾”,他的故事在德國家喻戶曉。在中世紀常見的民俗諷刺文學中,會通過“搗蛋鬼提爾”這個角色的各種惡作劇對權威和社會現實進行諷刺。“搗蛋鬼提爾”的全名是提爾·奧伊倫皮格爾,據說一生遊歷歐洲各國的他在小城默爾恩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小城默爾恩因此也被稱爲“奧伊倫施皮格爾之城”。雖然“搗蛋鬼提爾”是否爲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尚無定論,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默爾恩的城市文化和精神象徵。

“搗蛋鬼提爾”銅像

“搗蛋鬼”給人帶來好運

來到默爾恩,一定要循着“搗蛋鬼提爾”的足跡走訪老城,步行遊覽的起點是建於1373年的集市廣場。廣場上最醒目的是“奧伊倫施皮格爾泉”,提爾的青銅雕像斜坐着,右腳擡起架在左腿上,豎起大拇指的右手搭在右膝上,戴着滑稽的小丑帽子,歪着頭朝望向他的人們微笑。據說,同時觸碰雕像翹起的右腳尖和右手拇指,會幫助人們實現自己的願望,因此這兩個部位在經年累月的撫摩下已經變得閃閃發亮

在高聳的哥特式建築聖尼古拉教堂以及教堂所在的基爾希貝格山腳下,我們在壁龕裡找到了1544年落成的“奧伊倫施皮格爾紀念石碑”,並從古老的石頭上分辨出一個手持貓頭鷹鏡子的人物形象——“奧伊倫施皮格爾”這個姓氏正是由德文單詞“貓頭鷹”和“鏡子”組成的,“鏡子”在中世紀德語中有“垂訓箴言”的含義,“貓頭鷹”則是古希臘的“智慧之鳥”,中世紀時又被視作“魔鬼之鳥”,這些意象體現了“搗蛋鬼提爾”複雜多樣的性格。

傳說在距離教堂幾步之遙的一棵椴樹下,就是提爾·奧伊倫施皮格爾的長眠之地,如果把硬幣藏在樹皮之中,然後圍繞樹幹轉上三圈,將會獲得終生富足。

“搗蛋鬼”無處不在

若想深入瞭解這個“搗蛋鬼”,可以到“提爾·奧伊倫施皮格爾博物館”看看,這是一座成立於1996年的小型民俗和地方收藏館,尤其受到以親子活動爲目的的家庭遊客的歡迎。博物館以1510年出版的已知最早的“搗蛋鬼”圖書爲起始,展示了與“搗蛋鬼提爾”有關的傳統、文學、繪畫、雕塑領域的發展過程,還在2009年更新常設展覽時設置了“提爾電視欄目”。

離開小城的歷史中心區域,一路上又有不少驚喜的發現:城市的公告牌做成了“搗蛋鬼”的形狀,商店櫥窗裡擺放着“搗蛋鬼”主題的紀念品,畫廊裡展示着“搗蛋鬼”的藝術作品,當地居民在住宅外牆上懸掛着“搗蛋鬼”的頭像裝飾,冰淇淋店使用的是印製了“搗蛋鬼”圖案的包裝紙,就連街邊變電箱上塗鴉都是“搗蛋鬼”的形象。在默爾恩市還有一所“提爾·奧伊倫施皮格爾小學”。此外,城市每三年會在夏天的集市廣場上舉辦一次“奧伊倫施皮格爾藝術節”,以露天戲劇演出的形式紀念這位大名鼎鼎的“搗蛋鬼”。

“搗蛋鬼”影響遍及歐洲

傳說中提爾·奧伊倫施皮格爾曾流浪四方,因此他的形象在德國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傳統中隨處可見,他的影響甚至遍及歐洲各國。“搗蛋鬼提爾”的故事早在16世紀已翻譯成拉丁語、法語荷蘭語、英語、波蘭語等多個歐洲語言版本,故事情節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和修正,“搗蛋鬼”的形象也從早期的粗鄙逐漸正面化,如今,他的故事擁有多達280種語言的譯本。德語中有不少包含“提爾·奧伊倫施皮格爾”的俗語和諺語,德國各地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1991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也叫“奧伊倫施皮格爾”,連法語詞“調皮、淘氣”也是從這個名字演化而來。

科隆狂歡節上的小丑穿成他的模樣,杜塞爾多夫狂歡節博物館的招牌上也是他,德國的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特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圖林根州、勃蘭登堡州甚至柏林都能找到他的雕塑或紀念像。“搗蛋鬼提爾”的滑稽形象還出現在了德國1977年發行的郵票和2011年發行的10歐元紀念幣、55歐分紀念郵票上。在音樂和戲劇領域,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創作交響詩《提爾的惡作劇》。在文學領域,包括德國最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埃利希·克斯特納、前東德知名小說家克里斯塔·沃爾夫在內的許多作家都將他的經歷作爲藍本進行了新的創作,讓這個有趣的故事人物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認識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