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過度依賴賣地 陸學者籲發展產業

面對增量土地出讓收入下降的事實,同時降低依賴,在稅收環節工作應更加細緻。(中新社)

地方財政與土地收入的過度依賴問題已日益成爲大陸地方政府無法迴避的課題。中國房地產資料研究院院長陳晟表示,面對土地收入逐年下滑不爭的事實,地方政府應在產業發展與稅收等面向着力,加上積極推進財政改革,降低政府無效開支,來藉此找到地方財政「開源」的新利基。

陳晟近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呼籲,要面對增量土地出讓收入下降的事實,同時切實降低依賴,在稅收環節做更加細緻的工作。未來地方財政可以依靠多種稅收來維持,包括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資源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

此外,地方政府要研究大陸國內外產業鏈發展態勢和最新變化,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幸福產業,發展優質生產與新質服務貿易,優化產業結構來增加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進而提高財政收入。

陳晟解釋,高新技術產業、幸福民生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助於提升地方經濟的競爭力,還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創造更多的稅收收入。這兩大產業也是地方政府和主政官員需要大力引進的。

陳晟也建議,大陸地方政府還可以積極推進財政改革,提高財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強預算管理,明確財政支出的方向和重點,避免虛報和浪費,降低政府的過度開支和無效投資,聚焦在民生福祉和城市可持續綠色發展上。

地方政府還可以通過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財政運營水準,形成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資本力量,產業資源爲體、資本賦能,依託基金、股權、政府引導資金、上市激勵、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專案專項資金等構建產業資本生態。

陳晟還表明,地方政府一定要認清透過出售新的土地來滿足財政需求是不可持續的,未來更多的是依靠「存量土地」。舉例來說,如果有500億平方公尺的建築體量,如果每平方公尺算1萬元(人民幣,下同),將是高達500萬億元的存量資產,如能徵收每年1%至2%的稅,地方政府未來就可指望以「土地財產稅(如房地產稅)」來替代土地出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