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於10月舉行

9月10日,文化旅遊部在北京舉行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新聞發佈會。據悉,第七屆非遺節由文化和旅遊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承辦,將於10月17日至10月22日在成都舉行。

四大板塊世界遺聚成都 展現非遺之美

以“傳承多彩文化 創享美好生活”爲主題,本屆非遺節將舉辦非遺節開幕式暨演出、非遺國際論壇、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活動分會場及配套活動四大板塊活動,邀請來自全球近100個國家嘉賓及傳承人開展國際論壇、非遺展演、非遺大展、非遺競技等豐富多彩的交流互鑑活動。

其中,開幕演出《五洲風情天府》將薈萃世界各國和國內特別是四川和成都特色鮮明的傳統表演藝術,向國內外嘉賓展示五洲風情與天府文化的多彩魅力。

非遺國際論壇將舉行“非遺傳承與旅遊發展”國際論壇、亞太地區非遺能力建設培訓、非遺活態傳承與城市生活美學論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培訓等活動。

秉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傳承理念,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活動將通過國際大展、傳統藝術表演、傳統技藝展示和競技、非遺產品展銷、非遺鄉村美食節、非遺項目推介會、非遺時尚嘉年華、非遺項目洽談等活動,集中展示國內外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

主題分會場及配套活動將開展四川10個市(州)主題分會場和成都18個區(市)縣主題分會場、200餘場非遺社區實踐、道明國際竹文化節、非遺專題聯展等活動。

六個主要展覽:看非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如何擦出火花

國際大展歷來是非遺節的重頭戲。今年的非遺節將舉辦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一帶一路”傳統手工藝展、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等六個主要展覽。

其中,作爲本次非遺節的主題展,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將首次舉辦,全面展現全國各地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多種路徑和實踐成果,展示非遺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將舉辦十大天府旅遊名縣主題日活動,推動非遺傳承進一步融入鄉村振興的實踐。

十條旅遊線路:首推非遺之旅 推動非遺與文旅融合

本屆非遺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僅舉辦“非遺傳承與旅遊發展”國際論壇,還首次將非遺導入文旅市場,推出非遺之旅線路產品和非遺項目體驗基地

其中,“非遺傳承與旅遊發展”國際論壇將聚焦成都建設世界旅遊名城,探討將活化的非遺傳承有機植入文化和旅遊融合場景,豐富文化旅遊內涵和體驗的實踐路徑。

本屆非遺節還首次嘗試“非遺+文旅”。7月,四川省文旅廳已公佈了10條“非遺之旅”線路和171個非遺項目體驗基地。非遺節期間,文旅部還將在成都開展全國非遺線路徵集的啓動儀式。成都市也將公佈10條非遺旅遊線路、40個非遺項目體驗基地,並組織市民、遊客進行參觀體驗。大力推動非遺與文旅融合,推動建設成“非遺+文旅”的新場景。

28個主題分會場:規模爲歷屆之最

分會場及配套活動是本屆非遺節的新亮點,28個主題分會場的規模爲歷屆之最。

本屆非遺節,綿陽市宜賓市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等10個市州和成都18個區(市)縣主題分會場將在當地政府所在地舉辦主題分會場活動。在成都市還將舉辦道明國際竹文化節、非遺專題聯展等活動,成都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等也將同步舉辦配套傳統手工藝展覽。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還將舉辦200餘場非遺社區實踐活動。通過指尖上的非遺、舌尖上的非遺、非遺大師面對面等活動,把非遺節辦到老百姓身邊。

據介紹,非遺節自舉辦以來就始終堅持國際化。本屆非遺節更是突出國際交流互鑑,首次將國際隊伍引入競技板塊,與國內非遺傳承人同臺打擂,以競技促進交流。

繼上屆非遺節首次開設非遺項目競技板塊後,今年非遺節的傳統手工藝競技活動,首次引入外國竹編傳承人,邀請國內外竹編非遺傳承人同臺競技,同時開展國際竹編創意設計作品展與論壇,加強國際交流互鑑。

目前,參加論壇、展覽、展演等活動國家和地區的數量達71個。其中,已確定有58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國際論壇;31個國家和地區的53個項目參加“一帶一路”國際手工藝展; 20個國家和地區的展演隊伍參加第七屆非遺節展演活動。

本屆非遺節,還首次將動漫和時尚內容納入非遺節,開展非遺動漫展、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非遺快閃活動,創新尋找非遺的現代化表達。

其中,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將首度開設“非遺生活展區”“非遺時尚展區”並舉行非遺授權簽約儀式,推動非遺授權跨界合作,讓非遺傳承人牽手藝術家、設計師,IP化打造非遺,助力傳統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美學。

而非遺動漫展則將以年輕人喜愛的動漫作品爲載體,融入傳統戲劇、民間故事傳說、傳統禮儀民俗、二十四節氣等非遺元素,生動呈現線下沉浸式非遺互動體驗場景,推進非遺跨界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