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族非遺傳承保護方興未艾 官方多措延展非遺存續空間

6月10日至12日,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龍頭彈唱遺傳承人蘭州展演。 李亞龍 攝

中新網蘭州6月13日電 (閆姣 李亞龍 楊豔敏)現年60歲的甘肅張掖市南縣鍾蘭琴,是一名裕固民歌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作爲甘肅獨有的沒有文字只有語言民族,鍾蘭琴深感傳承之路的艱難。她說,好在所在保護單位積極通過展示展演、進校園活動,保護傳承本土民歌。

圖爲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非遺傳承人演唱花兒。 楊豔敏 攝

6月10日至12日,由甘肅省文化旅遊廳舉辦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甘肅省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在蘭州展開。甘肅各地200餘名非遺傳承人攜千餘非遺作品和非遺衍生品,進行“如意甘肅・多彩非遺”項目展演、“向建黨百年獻禮”全省非遺保護工作成果展、線上線下“非遺購物節”等活動。

圖爲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甘肅省非遺宣傳展示區。 閆姣 攝

瑪曲縣文化館館長才讓旦知認爲,“民族非遺”在走出去的路上有着“語言溝通上的一點困難”。他介紹說,作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龍頭琴彈唱,目前傳承人都來自民間,大多不能在直播時用漢語網友流暢地互動,“我們在積極推動非遺進校園,吸納了很多藏族大學生學習這項非遺,所以語言方面也不存在問題了。”

才讓旦知稱,龍頭琴彈唱的內容積極向上,有保護生態環境、民族團結、尊老愛幼等,且表演形式自由,既可單人彈唱又可多人合唱,表演場地也不受限制,所以深受當地民衆的喜愛,傳播也較爲廣泛。同時,當地政府也鼓勵成立了衆多龍頭琴彈唱協會,激發了更多民衆的保護意識

甘肅有回族、藏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滿族等,還有東鄉、裕固、保安族3個特有少數民族,擁有爲數衆多的非遺資源。據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披露,甘肅的非遺代表性項目中,與少數民族相關非遺項目有聯合國人類非遺代表作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3項,分別佔比67%、34%。近年來,甘肅將保護好少數民族非遺作爲重點,抓好政策保障、名錄保護、展示展演、傳承傳播、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等工作,少數民族非遺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與傳承。

非遺展演期間,來自甘肅酒泉市蒙古族自治縣呼麥受到了遊客留學生們的喜愛和關注。呼麥傳承人欽寶力格分析說,民族非遺因異域風情濃厚,所以更易被人們關注和記住,而且目前呼麥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高,保護傳承不太困難。近幾年,他們還在積極籌備全國巡演,將家鄉韻味傳遍各地。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劉衛華認爲,隨着少數民族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壓縮了非遺存續的文化空間,一些非遺面臨孕育、滋養和傳承的人文環境逐漸消失等尷尬。

針對以上傳承挑戰及困難,甘肅省文旅廳將通過開展搶救性保護、大力推進傳統工藝振興、着力培訓非遺傳承人羣、探索整體性保護和分類保護、持續增強財政資金支持等方式,保護好少數民族非遺的傳承實踐、傳承能力和傳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