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回鄉八寶茶裡的「絲路印跡」 紅棗+桂圓水沖泡飲用

▲這是八寶茶的基本原料和飲茶器皿。(圖/新華社

本報訊

「早起吃兩口油餅,喝一碗八寶茶,香甜可口潤嗓利喉,還能提神醒腦,感覺一天的精氣神都提起來了。」幾十年來,英海老人每天都將茶葉枸杞紅棗桂圓等多種食材沸水沖泡飲用,慢慢體味從中釋放出的香醇滋味。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中國有名的「回族之鄉」,當地很多人像馬英海一樣,習慣用一杯八寶茶,喚醒一天的生活。八寶茶這種回族傳統茶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古絲綢之路上。

八寶茶,顧名思義由八種配料調製而成,流行於寧夏、甘肅青海西北地方。

「實際上,在上千年的流傳演變中,八寶茶早已不止‘八寶’。」吳忠市同心縣八寶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廠長蘇榮說,除了茶葉、白糖(或冰糖)、紅棗、枸杞、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乾等基本食材外,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氣候環境、滋補功效的不同,混搭玫瑰、山楂藏紅花、菊花、甘草等多種配料,打造不同口味。

小小一杯茶,匯聚了絲路沿線多地的特產。這些今天隨處可見的食材,千百年前或從遙遠的西域傳入中國,或在中原與邊疆地區間互通有無。多種美味融進一杯茶的過程,正是絲綢之路上商貿流通繁榮景象的見證。

絲路商貿,從另一個角度改變着往來商隊、沿線居民的生活,那就是飲食習慣的變化。「茶葉是絲綢之路上最主要的流通商品之一。作爲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商埠重鎮,寧夏自古就是西北地方茶葉的交流集散地和主要消費區。」寧夏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天佑說,當地回族喝罐罐茶、八寶茶的歷史悠久。

老輩人常說,八寶茶最早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帶回來的。」熱衷研究八寶茶文化的吳忠市同心縣聖峰棗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曉峰說,當地一些販運貨物的客商腳伕,無意中發現將茶葉和沿途特產零食泡在一起香甜可口、消暑解渴,就「發明」了這種混合型茶飲料

絲路商隊的駝鈴聲漸漸消失在黃沙古道,但一些飲食傳統卻被人們的舌尖味蕾記住。千百年後,這些帶着「絲路印跡」的味道被進一步改良、創新,受到越來越多人喜愛。民間「秘方」也走進工廠車間,變成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產品。沿着「一帶一路」的軌跡,開始了新的絲路之旅

「我最近剛從馬來西亞考察回來,當地人喜好甜食,八寶茶的市場反響很好。我們已經決定在吉隆玻設置一個300平方米的銷售中心。」馬曉峰告訴記者,他們最新開發的一款產品,就叫「絲綢之路」八寶茶。

與古絲綢之路上駝隊馬幫耗時數月運送物資不同,隨着高速公路、鐵路、海運及航空運輸網路建設,一個極大縮短人員往來、物資運輸時間的絲路通道正在形成。

「現在從國內各地購進八寶茶的配料平均需2-3天。產品運到馬來西亞巴生港,算上辦理各種手續的時間最多也只需一週。」馬曉峰說,如果走空運,3天就能到達吉隆玻的賣場

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未來的絲路旅程將更加方便快捷。《「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着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運輸走廊。以新疆爲核心區,發揮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的區位優勢,逐步構建經中亞、西亞分別至歐洲、北非的西北國際運輸走廊等。

古絲綢之路上的茶葉貿易,讓「神奇的東方樹葉」影響衆多國家的茶文化至今;「一帶一路」的全新旅程中,中國回鄉的一杯八寶茶,將與更多人分享。(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