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銷學」問製片最瞭!《屍速列車》奇蹟票房有秘訣

圖文/鏡週刊

擔任製片9年來,李東河參與的多部電影在各大國際影展表現亮眼,他認爲娛樂市場已進入「大航海時代」,製片除了溝通協調並維持電影品質外,還得具備企畫、說服、擬定宣傳策略行銷海外市場的能力

「其實電影參加國際影展,對票房助益不大,有時太強調得獎或一直拿參展來做行銷,會讓南韓觀衆質疑是否爲藝術片!」但由李東河從企畫階段就開始參與的《屍速列車》,在全球創下驚人的票房奇蹟,他坦承是個特例坎城影展午夜場放映後的口碑加分不少,再加上針對「病毒」「感染」等話題進行特殊行銷,確實爲電影添色不少。

李東河認爲,電影製片是廣泛與各部門接觸的工作,不論協調或互動都很重要:「製片最需要具備的就是溝通能力!與工作人員演員投資方等多方溝通。爲了讓品質達到一定水準,往往必須對每個區塊的工作人員進行說服的工作,讓他們同意盡力配合,因爲唯有確保品質,電影才能受肯定、被觀衆接受。」

李東河直言,面對全球娛樂市場已進入「大航海時代」,電影不只在本國發行,也要顧及海外市場,並對行銷各國有基本的涉獵,「未來對製片的要求會愈來愈嚴格,不單隻有溝通協調的能力,更要具備企畫、說服、修改劇本、判斷國外市場、擬定行銷宣傳策略等的能力,才稱得是優秀專業的製片。」他也認爲,南韓電影圈的工作環境依然有極大的改善空間,「保障勞工合約這2年才重訂,希望南韓拍片環境能制度化、愈來愈好。」

更多鏡週刊報導【屍速列車推手】孔劉牀戲沒人看 原來是他製片【屍速列車推手】南韓影史收益最高 李東河靠影展突破行銷困境【屍速列車推手】爲何南韓不喜歡投資成本2億的電影?【屍速列車推手】孔劉非首選 當初先考慮這五位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