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搗蛋是傑出孩子的實習期

本文爲本站教育頻道獨家約稿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志一小的時候就像許多男孩一樣,不僅是一個小破壞分子,還是一個調皮搗蛋的主,極讓人頭疼。

像許多男孩一樣,在家裡他喜歡到處塗鴉媽媽爲他準備了圖畫本、畫板,讓他上面畫,可志一喜歡即興創作,大屋小屋客廳牆上櫃子上隨處可見其的傑作,畫完以後還拉着媽媽的手點評一番:“媽媽,你看我畫得好不好?這是媽媽,這是爸爸,這是我,還有奶奶……”

“好好,畫得好,要是能畫本子上,或畫板上就更好了。”

可下次他還是隨處亂畫

不僅如此,媽媽在收拾屋子的時候也像她這個人一樣,斯斯文文靜靜,家裡也總是收拾的井井有條,可志一則喜歡隨意,他的玩具畫書經常是隨處亂放,客廳裡經常這是他的軍火庫,那是他的飛機場,那又是他的停車場,還有兵營,亂七八糟。

更讓媽媽難以忍受的是,志一又是一個“人來瘋”,每當大姐女兒娟子、張老師兒子小林來家,都會玩得熱火朝天,地上打滾,桌上爬,然後又是蹦牀又是鬧,“我是齊天大聖孫吾空!”只差再拿根金鼓棒大鬧天宮

“你們看,志一還真有些像美猴王耶!”

志一更來勁了。

可爲了孩子自覺地正向成長,媽媽從不耍家長權威,用管教方式規定孩子別這樣,別那樣,否則家法從事。而是儘量放教,由着孩子去,然後做一些正向引導。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學齡前志一的這些調皮搗蛋的行爲還好辦,可上學後便麻煩不斷。

小學後,上課交頭接耳,作鬼臉是常有的事,有一次老師在上面講課,他和兩個同學爬在課桌下玩。還有一次他上課揪前面女同學小辮子,被老師罰站。第二節課他報復這位女同學,在女同學要坐下時他竟然把板凳給抽了,女同學一屁股坐空,仰摔到地上,額頭桌角磕破,流了不少血,這下撞了禍。自然是請家長,道歉,做檢查,賠醫藥費。學校甚至發出警告,要是志一不聽管教,還這麼淘氣就勒令轉學

“志一這麼淘氣,都是你這當媽的慣的!他再這麼下去跟街頭上的小混混沒什麼兩樣!”愛人盛怒之下第一次用尺板狠狠管教了志一一通,志一被打的鬼哭狼嚎。

爲什麼,爲什麼許多父母都在犯這樣的錯誤?認爲調皮搗蛋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在孩子不守規矩小錯的時候還能勉強容忍,可一旦闖了禍,犯了大錯就不能再容忍而對孩子嚴厲管教呢?

在我看來,這首先是因爲許多父母都還沒有客觀地認識到孩子就是孩子,在他們的頭腦中沒有成人世界條條框框,這樣在行動上就會隨心所欲,不守規矩,常常與成人世界中的各種規矩相沖撞,造成許多矛盾和衝突,這樣就會給父母帶來許多麻煩。尤其是男孩子,進入到集體以後就更是如此了。由於父母普遍都還沒有認識到這些,這樣就會因不客觀地要求孩子,就會怒氣的主導下用管教的方式斥責甚至打罵孩子。在孩子惹了大麻煩後就更是如此了。

再者,父母只是看到了孩子因調皮搗蛋所帶來的麻煩,卻還沒有認識到相對尊重孩子調皮搗蛋行爲,對孩子適度放教將會帶來的好處:它能激發孩子的自覺行爲及創造力。孩子在調皮搗蛋的時候每個精神元素都會調動起來,而且在不守規矩中又有許多創新元素。

據美國旺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託倫撕研究,自覺行爲及創造力強的兒童多數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1、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2、所作所爲時逾常規

3、處事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度。

這也是許多傑出人物兒時大都是調皮搗蛋的主的原因。難怪有日本教育家會倡導“教育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

第二頁:調皮、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自覺性和創造力萌發的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