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縣級中學校長稱農村生進名校越來越難

本站教育訊 據都市快報報道,浙江大學的“拔尖創新學生培育機制試點計劃”,即啓真班,在全省錄取80人,杭二中有20人。此外,杭州外國語學校、杭州高級中學學軍中學、杭十四中、寧波鎮海中學、效實中學和溫州中學等高中,也錄取了不少。加起來,差不多近60人。在對錄取名單的不完全統計中,我們發現,入選學生幾乎都就讀於城市名校,來自偏遠地區寒門學子人數很少。

爲保招生公平,考試前,浙江大學發佈《拔尖創新學生培育機制試點方案》,明文規定:符合基本條件的高二期末學生自願申請,確保機會均等。錄取新生中農村戶籍學生不少於10%(注:即不少於8人)。

爲什麼自主招生中,農村戶籍的寒門學子錄取很少?逐漸擴大的自主招生對農村學校的衝擊是不是很大?我們聯繫淳安中學、新昌中學、桐廬中學、建德嚴州中學等縣級學校,有的校長很無奈,有的校長想通過快報說一句:農村的孩子後續發展能力其實很不錯。

淳安中學方華新校長:

自主招生對農村學生來說 很多方面都不利

浙大啓真班的選拔考試,算是今年最早的高校自主招生。往年10月底,北大、清華等名校都會陸續公佈自主招生政策,吸引考生。趕考大軍年年有,但來自農村學校、非名校的寒門學子,卻一直很少。

前天晚上9點,聯繫上淳安中學的方華新校長。他正在給學生輔導晚自修,解答歷史科目的問題。淳安中學是當地最好的重點中學

方校長說全校有4人蔘加了浙大啓真班的選拔考試,1人進入面試,但很可惜,最後沒被錄取。往年,全校最多三四十人蔘加自主招生,最後拿到加分的,只是個位數。去年,有位同學自主招生拿到50分加分,進了中國人民大學

方校長說,自主招生對農村學生來說,很多方面都不利。

一、城鄉差別。農村學生一直生活在農村,視野、思維創新方面,確實比不上城市學生。他們看的東西少,而且日常也沒有課外輔導,另外,師資方面也有差別。而自招題目卻出得新,很難考出好結果。

二、自主招生政策上,城市的重點高中會分到不少名額,但農村學校,可能一所學校一個都沒有。

去年,北京大學做過個調查,說寒門學子越來越少,只佔全校學生的一成左右。真應該替農村的寒門學子呼籲一下,我們的學生並不差。可能成績沒城市孩子好,但爲人處世、行爲習慣等方面都不錯,他們到了大學裡,後續發展都很好。

桐廬中學馮永平校長:

暑假拉了20多個學生到杭州培訓

桐廬中學有3位同學考啓真班,女生張敏珠被錄取。校長馮永平很開心,說本來沒抱希望,這是意外之喜。往年全校只有十多人蔘加自主招生,拿到加分的人很少。

馮校長說,高校聯盟自主招生,對農村學校來說,影響真的很大。前些年,學校每年總有一兩個人考上清華、北大,近幾年都沒有了。自主招生名額分給了城市名校,農村學生越來越難考。

農村學校多是苦教苦學,各方面資源都欠缺。學生知識面欠缺,指導老師的能力也不足。桐廬中學還算好的,今年暑假,學校拉了20多個學生到杭州,做些學科拓展和提升,也爲自主招生做了輔導和培訓,希望縮小點差距

現在自主招生越來越普遍,可能相關的輔導資料會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拿來參考。新課改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也能擴大學生知識面,這些,我覺得可能會逐漸縮小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提高自主招生的命中率。

名校難考,背後有個很大的原因是優秀生源流失。據我所知,每年桐廬縣的三千多小學畢業生,總有一兩百人要離開桐廬,去杭州、富陽等地,讀初中、高中,直到考大學。

每所高校自招比例5%

遇到好生源可能增加到10%

自主招生越來越普遍,每所學校都有一定的自招比例。去年,浙江大學公佈的數據是,自主選拔錄取總人數爲學校招生計劃數的5%(浙大一般每年招生5500人左右),近300人。

據一位名校的招辦主任透露,這個5%的規定比例,每所高校都一樣。但大家都會根據地區的教育水平有調整,遇到好的生源地,多數會有增加,江浙這些“教育高地”,會增加到10%。

近幾年,寒門學子難上名校引發了很多關注。北京大學浙江招生組長李禕說,去年學校自主招生中20.5%的學生是農村戶籍,學校對西部農村學生甚至單獨劃線。比如農村戶籍理科學生,錄取線降低5分。去年學校在光華管理學院和經濟學院試點,光華管理學院自主招生錄取30人,其中9人是農村戶籍,佔30%;經濟學院自主招生錄取30人,其中農村戶籍有7人,佔23%。今年,北大在全國21個省市的特殊困難地區共招了30人,其中50%是農村戶籍。

新昌中學王偉勇校長:

沒有自主招生 寒門學子考名校也會越來越難

新昌中學地處小縣城,但近十年一直髮展很好,是北大校長實名推薦的資格學校,每年都有10位左右學生進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可以說,在全省重點高中裡,新昌中學還算日子比較好過的。

校長王偉勇說,這次啓真班考試,學校沒人蔘加。但華約、北約等名校的自主招生,學校每年都有一百四五十人蔘加,佔全年級的20%多。最後,通過考試拿到加分的,有二三十人。去年一個女生,拿到北京大學60分加分,進了北大。

自主招生對農村學校衝擊大,我覺得原因是多方面的:

客觀來說,現在城市化進程很快,人口結構跟着變化,浙江有50%的人都生活在城鎮,“寒門學子”本身就在減少。

另一方面,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不均衡確實存在。

說最簡單的,一個孩子出生後,最早接觸教育是在幼兒園。城市幼兒園裡,老師會教學生什麼是規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生活習慣和團隊意識等。但是在農村幼兒園,多是私人承辦,正規師範院校畢業的老師很少,孩子送進來,只是管一下,不會教育和引導。這種差距和不均衡,從幼兒園就拉開,直到小學、中學、大學。

還有,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就拿新昌縣城來說,有學生住在城中心,有的住在城郊。中心區的孩子成績一般較好,因爲家庭穩定,父母工作穩定,知識層次高些,重視教育。家住城郊的學生,父母很可能工作不太穩定,在外地打工,家庭教育是缺失的。

不過,客觀地說,如果沒有自主招生,寒門學子考名校也是越來越難。

生源流失嚴重。父母工作好,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小學就轉學到市區,這可以理解。

好老師也在流失。舉個例子,新昌一所職高,有位特級教師年薪八九萬。今年跳槽去了寧波,年薪30萬,外加60萬安家費。學校留不住人啊。不過,好老師想有自己的發展,這都能理解。

再說,城市學生對學習投入的時間多、精力多。雙休日和節假日可能都在培訓。農村孩子的校外培訓基本沒有。

這些變化,都是一種規律,我們誰都無法阻斷,只能去適應。不過,現在全國都在關注寒門學子,一些高校的招生也會向農村生源傾斜。

國慶長假,我去北京參加了全國百所著名中學校長論壇,中國人民大學介紹去年實施的“圓夢計劃”,說從中西部地區招來的學生也很不錯。但話說回來,他們招人,差不多1個縣1個名額。放到哪裡,第一名肯定都很好。

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安臘校長:

自主招生的趕考成本 農村家庭吃不消

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是建德很好的重點高中,教學質量好,在老百姓中口碑很好。校長夏安臘說,學校有5位同學考啓真班,但都沒錄取。

夏校長說,自主招生筆試考孩子知識面,面試考臨場應變能力,這些方面,都是城市的孩子佔優勢。

自主招生考孩子,也考家長。比如考了清華、北大,筆試在杭州,通過了是好事,但面試可能就在北京了,一要坐車,二要住宿,父母還得陪着,這些趕考的成本,對很多農村家庭來說,真的吃不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