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韓式理性」打選戰 黑到發亮纔會贏
▲國民黨初選民調公佈記者會,確認由韓國瑜出線。(圖/本報資料照)
整個六月,無疑成了「反民進黨衆」全臺大串聯的運動月。從6月1日韓國瑜第一場「總統級」造勢開始,諸如在凱道周邊設攤的重啓核四公投、放眼內部高臺懸掛的「罔顧公投民意,強推同性婚姻,拒選民進黨」布條,到力挺「韓總」的安定力量與反年改團體現身舞臺,再到韓國瑜最後演講時,投影幕浮現出「國會政黨聯盟」的LOGO……,若想從這些現象解構韓國瑜的造勢場合,其內涵已經很難再以「韓粉動員」四個字簡單帶過,兼雜各路人馬齊聚,韓國瑜的場子,其實更像是一場「反綠」、「深藍」與「保守」的大集合。
有「黑」纔有聲量
不論是主辦單位自己所喊出多達40萬的集會人數,還是坊間各式如7萬、10萬的估算,橫豎都反映韓國瑜確有一定的動員能量,各家媒體從臺前攝影拍下的畫面,盡是「紅通通一片」,至此,不管實際參與人數是幾萬,從動員與傳播的效果來看,這一片「紅色人海」早已是「造反有理」。
然而有趣的是,根據多家媒體民調顯示,採取「週週造勢」的韓國瑜,支持度非但未見上升,甚至在有些民調結果中呈現跌勢。以蘋果新聞網每週對比民調爲例,韓國瑜與蔡英文在5月21日的支持度分別爲40.4%比38.6%,待韓國瑜6月1日動員造勢前,韓國瑜一度拉開兩人支持差距將近10個百分點,但韓國瑜的週週造勢,並未在後續場次發揮擴大支持差距的功效,反而呈現「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情況。到6月18日的調查,兩人支持度再度縮小到2個百分點左右。
反過來說,有別於積極造勢能刺激支持度提升的傳統假設,用在韓國瑜身上,先該打個問號——他的造勢效果,或僅是減緩其支持度下滑的態勢。
其實,作爲在野黨聲望最強的百里侯,「炮打中央」的策略一點都不新奇,但此前高雄市政府與行政院之間就登革熱疫情的你來我往,卻是非常刻意,呈現「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情況。民進黨一路打韓不手軟,除了看準韓國瑜個人評價兩極外,看中韓國瑜剛選上市長,打擊轉戰總統大選缺乏正當性,是其一;打韓越力,等於反向在藍營內作用出捧韓力道,造成藍營內部矛盾,則是其二。
但是,就韓國瑜與高雄市府團隊強硬回擊行政院的方式來看,也有刻意叫板的味道。當綠營集府院黨全力打韓,韓國瑜借力使力,可讓所有對韓的質疑聲量都被視爲「黑韓者」,甚而鋪陳「黑韓產業鏈」,這其實有助韓國瑜將廣面的「反民進黨衆」凝聚在自己的支持上,用以呼應在他個人造勢場上,各路相對保守、深藍,以及反綠的集合。
被「打」出來的韓國瑜
可以說,韓國瑜應對國民黨內初選的策略很清楚,相當程度借用民進黨的打擊外力,維持自己「被打擊聲量的高度」,企圖統收所有「反綠」、「深藍」,以及過去三年不滿蔡英文施政的保守選民,同時也阻絕黨內其他競爭者獲得上述選民的支持。
前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曾謂,「看起來不利老韓的事,往往纔是擡高老韓的資本」、「政治人物真正的危機,不是被黑,而是根本沒人理你!」的確,韓國瑜只要一發言,全臺媒體都繞着他轉,現在又要拚黨內初選,何樂而不爲?何況這「一招半式」,當初在高雄迎戰陳其邁,已讓他喜嘗勝果。
韓國瑜拚大選的作爲,看似與爭取中間選民以達選票最大化的「選戰慣性」背道而馳,但2018年九合一選舉結果,早已將2020年總統大選設下了一個「反民進黨執政」的主題,如今的韓國瑜不過是「罩子放亮」,持續利用該主題提取政治紅利。造勢場上,韓國瑜對外一再塑造出他纔是國民黨內最能打敗蔡英文的人的形象,爲的自然是以先搶盡藍營票源再說,此刻,中間選民絕非重點。抓準勝選輕重優先排序,纔是這股看似狂熱的「韓流」背後,鮮少被外界看清的韓式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