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恐懼 激發創作能量 楊笙畫嚕嚕米 爲世界找出口

芬蘭國家劇團演出戲劇《嚕嚕米與彗星》,改編自朵貝楊笙1946年作品《嚕嚕米穀的彗星》。(美聯社

芬蘭國家劇團演出戲劇《嚕嚕米與彗星》,改編自朵貝‧楊笙1946年作品《嚕嚕米穀的彗星》。(美聯社)

您也許是動畫「嚕嚕米」(the Moomins,又譯「姆明一族」)的粉絲對外型圓滾,詼諧童趣的嚕嚕米家族情有獨鍾。但您或許不知道,原童話小說作者楊笙一生均以畫家自居,並且因爲畫作不受注目內心充滿挫折與悲傷。

朵貝.楊笙(Tove Jansson)於1914年生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其父維克特爲雕刻家母親席妮.漢姆斯坦爲插圖畫家兼商業設計師。在藝術環境長大的楊笙自小開始創作,14歲完成人生首部繪本,並且跟隨母親的腳步,爲諷刺雜誌《Garm》畫圖。她就讀藝術學校時期的作品帶有神秘、童話的氛圍

二次世界大戰的年歲對楊笙是折磨,但也刺激她投入創作。她從1935年起持續畫嘲諷希特勒漫畫,將他化爲可悲又愚蠢的跳樑小醜。1940年芬蘭與德國結盟,楊笙的漫畫令當局不悅,《Garm》雜誌差一點吃上侮辱友國元首的官司

戰爭時期的恐懼,啓發楊笙創作「嚕嚕米」童話小說。她的傳記作家魏斯丁說,「她必須爲自己身處的世界尋找出口」,不過出口不代表通往光明。1945年首部作品《嚕嚕米家族與大洪水》及次年《嚕嚕米穀的彗星》,隱喻現實戰亂原子彈攻擊。

楊笙在1950年代爲《倫敦晚報畫嚕嚕米的每週漫畫,帶來穩定收入與國際知名度,卻也減少她創作繪本與繪畫時間。1950年代末她決定不再畫漫畫。

雖然楊笙留下許多以嚕嚕米爲主題的作品,但她並不引以爲傲。其姪女蘇菲亞說,「她在晚年爲了一件事感到非常悲傷,就是人們僅看到她的這一面」。然而,楊笙的終生伴侶卡雅萊寧說,「其實她並未體認到,這些插畫和漫畫也是了不起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