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高燒疑感染登革熱?壯男罹患罕見「肝膿瘍」

劉先生肝臟出現約2.8公分膿瘍(標示處)。(圖/衛福部豐原醫院提供,下同)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登革熱人聞之色變,也讓病患虛驚一場!臺中一名28歲的劉先生因高燒不退,到住家附近就醫,一度被懷疑感染登革熱,後改轉往衛福部豐原醫院看診,醫師確診爲「肝膿瘍」造成反覆發燒,病患住院10天康復返家,也接到衛生單位通知,檢驗結果並非登革熱。

劉先生表示9月份工作量大增,覺得異常疲累,因高燒不退和全身無力,初期以爲是中暑,於住家附近醫院打完點滴退燒,返家後體溫卻上升又畏寒,再次前往醫院接受點滴注射,因懷疑感染登革熱,由該醫院採檢病患血液檢體,送至疾病管制署並通報疑似登革熱感染。

劉先生回想並沒有被蚊子叮,自行對照登革熱症狀,與自己的症狀並不完全相同,雖有不明高燒反覆發作,但並沒有頭痛四肢疼痛等「斷骨熱」症狀,爲進一步確定發燒原因和治療,自行前往豐原醫院就醫。▼醫師陳育佐正爲病患進行腹部超音波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育佐經超音波檢查,確診患者發燒原因爲肝膿瘍,也就是肝臟因爲細菌感染化膿。多篇文獻報告臨牀經驗顯示,肝膿瘍容易發生在免疫功能異常者,如糖尿病酒癮膽道疾病如結石等患者,經檢驗劉先生血糖濃度正常,未罹患糖尿病,亦無其他膽道或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其非屬罹患肝膿瘍的高風險族羣,也就是說年輕人的肝膿瘍爲相當罕見的病例

陳育佐表示,劉先生的膿瘍大小約2.8公分位於肝臟右葉,經血液培養微生物培養爲克雷伯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感染科主任王唯堯說明,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是消化道常見菌種之一,平時存在健康人體,常見對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族羣,造成多種器官組織散播性感染,合併嚴重敗血症臺灣造成化膿性肝膿瘍的菌株中,以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最爲常見,其次爲大腸桿菌。除肝膿瘍外還可能引起肺炎、腦膜炎泌尿道感染和化膿性肌肉軟組織發炎等,並具有相當的死亡率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