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潰爛化膿不見好 這病患潰瘍機率比常人高7倍

桃園醫院提醒醫提醒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病變患者因肢體末梢較無知覺,潰瘍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7倍,須特別留意。(桃園醫院提供/陳夢茹桃園傳真)

62歲的王先生患有糖尿病已有十逾年,未規律控制,藥物也未按時服用,2周前開始覺得腳的知覺較不敏銳,但因沒有造成什麼影響,直到傷口流膿有異味才赴醫院求診。醫師指出,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病變患者因肢體末梢較無知覺,潰瘍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7倍,須特別留意。

王先生睡醒發現襪子溼溼的,查看後發現腳底有大片發紅破皮,推測可能是前幾天寒流來,穿着襪子包着暖暖包捂腳睡覺,因皮膚對溫度不敏感,睡着後就燙傷形成水泡了,想說應無大礙,就用牙膏塗抹傷口,也試過狗皮藥膏、鄰居介紹的偏方自己換藥,但一直都換不好,傷口越發嚴重,流湯流膿還有異味,直到全身倦怠、發燒等不適症狀陸續出現後才趕赴醫院求治。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林佑宗表示,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病變患者因肢體末梢較無知覺,潰瘍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7倍,因神經受損導致屈伸肌協調性不佳,不正常的骨骼突起產生異常的足壓點,持續承載負重、鞋具摩擦、足癬或修剪指甲時造成反覆創傷及感染,加重了足部產生潰瘍。

林佑宗說明傷口治療有4項步驟,第1點「清創」,需移除足繭,減少足底壓力及清除病原菌;第2點「傷口敷料使用」進階敷料可創造溼潤癒合的環境,同時達到吸收過多分泌物、減少傷口感染的效能;第3點「動脈繞道手術」血管阻塞或狹窄太廣泛需考慮施行;第4點「鞋墊及鞋具」預防產生足部潰瘍及減少傷口壓力的乘載。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傷造口護理師黃怡靜提醒,患者應每天檢查洗滌潤滑雙腳、定期修剪趾甲、避免光腳走路,着合適的鞋襪,勿接觸過冷或熱源及化學性物質,足部變形隆起者鞋頭需寬與深,材質不可太硬,鞋底無接縫,客製化鞋墊。

而王先生經檢查判定爲糖尿病足,後續陸續實施通血管、抗生素治療及傷口清創,傷口以抗菌含銀抗菌敷料更換,於2周後趨於穩定,病患得以出院回家自我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