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傷口潰瘍」誤認染梅毒?結果是致死率60%的...

▲染恙蟲病誤認爲性病。(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記者趙於婷綜合報導清明節上山掃墓,接觸雜草叢生的墓園環境,感染恙蟲病可能性增高。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王立信院長提醒,恙蟲病致死率可高達60%,每年四月份病例數開始增加,臺灣特別以花東、中區、離島山地草叢雜生地區爲盛行區,且恙蟲病患部隱密,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常被誤判爲梅毒盲腸炎、感冒等。日前一位病患持續一週高燒不退,檢查發現病患的生殖器部位有「潰瘍傷口」,而且病患表示「不會痛」,疑似梅毒症狀院方第一時間進行藥物治療並將檢體送檢。但病患仍持續高燒不退,緊急會診感染科王立信副院長,發現病患陸續出現無菌腦膜炎、雙側鼠蹊部淋巴結腫大、功能指數異常、腹痛等症狀。進一步詢問,得知病患從事金針花採收工作,需長時間接觸草叢區,王立信副院長判定可能感染恙蟲病並投以藥物治療,病患症狀獲得改善,而檢體送交疾管署檢驗後,證實病患感染恙蟲病而非梅毒。王立信副院長指出,恙蟲病體長僅0.2~0.3 mm的恙蟲幼蟎,吸食時間長,約一至兩天,其唾液成分具有「麻痹」功能,讓螯口處無感,避免幼蟎被宿主發現。因此螯口處往往不會痛,常見於腋窩腰部、鼠蹊部等皮膚柔軟部位,很難被察覺。也曾發生加護病房偶有病患感染恙蟲病重症,出現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有的則是離世後解剖才發現死因是恙蟲病。王立信副院長提醒,清明節將至,民衆掃墓祭祖時,在進入草叢區前,先塗抹防護驅蟲藥劑。建議穿着長袖衣褲長靴手套保護性衣物,紮緊袖口褲管口,把襯衣扎入褲腰內。返家後立刻更衣、洗澡,特別是重點部位如腋窩、腰部、鼠蹊部等皮膚柔軟部位要加強清潔,減少被恙蟲叮咬的機會。一旦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