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拒疫苗 蔡政府犧牲全民

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圖/新華社

目前全球無不卯足全力爭搶新冠疫苗,英國已開始施打美國輝瑞德國BioNTech合作開發的疫苗,巴西將於一月接種大陸疫苗,美國則預計在耶誕節前批准莫德納與輝瑞的疫苗上市。當疫苗變成國際防疫主戰場時,臺灣卻只見到衛福部長陳時中開出一張又一張的支票何時能接種仍然沒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九月與全球新冠疫苗供應平臺「COVAX」簽約,接着補助國內生技廠商進行研發,高端疫苗及國光生技公司皆獲得逾四億元補助。但國內生技廠都還在臨牀一期的階段,距離完成臨牀三期覈准上市,還有很長的距離與變數

因此,向外國採購疫苗是迫切的問題。衛福部話講得很滿,先說至少可取得四百六十萬劑,再說已掌握一千五百萬劑,國內可望於明年三至六月間開打,接着又改口說期程未定,令人一頭霧水。

然而,這些疫苗大廠還沒開始量產,卻早已被大國搶訂一空,美國訂足了全國人民打兩劑的量,沒打算分給其他國家,也不參加COVAX的分配計劃。據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發現,先進與中等國家總計已預購三十八億劑疫苗,開發中國家到二○二四年之前都沒機會拿到疫苗。

更何況蔡英文政府逢中必反,硬是不肯採用大陸疫苗,就連與輝瑞合作的BioNTech,只因其亞洲授權交由大陸廠商代理,臺灣東洋藥品公司的採購合約即被衛福部否決。政治算計卡住臺灣的防疫路,讓民衆的健康無端成爲祭品

此外,有一個問題很常被忽略,但卻非常重要,那就是疫苗的保護效期。如果新冠疫苗像是同爲冠狀病毒的流感疫苗,保護效期大概維持一年,每人要打二劑纔有足夠保護力。若等安養院老人和照護者、醫護人員先打,之後再是其他族羣,一批接着一批輪下來,一般民衆可能等不到多餘的劑量。以人口六五%才能達到羣體免疫計算,臺灣要有約一千五百萬人有抗體,就需要三千萬劑疫苗,陳時中口袋裡的一千五百萬劑僅達半數。

蔡政府把防疫佳績和「口罩國家隊」吹得震天響,殊不知國際防疫進程已經來到科技成分更高的疫苗了。現在大陸疫苗儼然成爲國際戰略武器,和巴西、巴基斯坦等國合作進行測試,藉疫苗拉攏各國;大陸更提供十億美元貸款,讓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取得大陸疫苗,這兩個地區可是我國的邦交國重鎮,當大陸祭出疫苗外交時,臺灣能靠口罩擋下來嗎?

如同「龜兔賽跑」的故事,臺灣防疫一開始跑得飛快,接着卻陷入自滿及自我吹捧,把防疫成果當成取之不竭的「政治提款機」;其他國家疫情雖嚴重,但最終疫苗研發卻一步步跑贏臺灣。若臺灣輸掉疫苗戰爭,就只能閉緊國門、戴緊口罩,在自己的小泡泡裡逐漸萎縮。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