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速轉動”爲市場注入確定性

住房城鄉建設部連日召開會議,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2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開年工作動員會,會議要求,紮實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設、打造“四好”建設等民生實事;2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視頻調度會議,會議明確,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快落地見效。

1月26日,金融監管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分別召開會議,部署推動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相關工作。此後,各地和相關金融機構緊鑼密鼓抓好落實,不少城市春節假期仍在推進工作。房地產融資的良性循環正在重新形成,這爲2024年房地產市場化解風險、提振信心注入了強大的確定性。

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29個省份214個城市已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分批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共涉及5349個項目;已有57個城市162個項目獲得銀行融資共294.3億元,較春節假期前增加113億元。另據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有關數據,已對“白名單”項目審批貸款1236億元,正在根據項目建設進度需要陸續發放貸款。

以農業銀行爲例,該行2月11日表示,累計對接協調機制項目2700餘個,新審批項目超過10個,審批貸款近50億元。貸款項目主體中,民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佔比超過80%,項目類型以滿足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住宅爲主。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快落地,將爲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提供精準融資支持,有效推動政銀企聯動,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專家表示,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有利於強化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增強金融機構的信心,壓實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主體責任。“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的是項目名單而非企業名單,可將房地產企業風險與項目風險區分開來。這有助於支持項目開發建設,疏通房地產行業自身供求循環,形成金融與房地產之間的良性循環。”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可以看到,推出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是貫徹落實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的重要舉措,是破解當前房地產企業融資困境的有力抓手,是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房地產項目管理的重大創新。

更爲重要的是,經過近一個月的“加速轉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日漸“跑通”。目前來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房企公司和項目,在市場規則範圍內,在清晰的界線下,正逐步理清和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

住房城鄉建設部2月20日召開的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視頻調度會議明確,各地在開展工作時要形成“兩個閉環”:一是形成“推送—反饋”的工作閉環;二是形成“發放—使用—償還”的管理閉環,確保資金全部用於項目開發建設,嚴防資金被挪用於購地、償還債務或其他投資。

預計接下來各地會進一步精準提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持續取得實效,房地產市場的確定性將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