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12年: 一場收入與房價的龜兔賽跑

本站房產訊 12年光陰,恍若隔世,回想起自己的購房經歷,盧偉一臉唏噓之色,搖頭感嘆。

2005年,29歲的盧偉正盤算着在廣州實現他的首次置業夢,那一年樓市異常動盪,國家一道道“金牌”劍指高房價,“樓市泡沫”幾乎成了全國最熱的話題,衆多知名經濟學家警示房地產泡沫,盧偉也決定擱置他的購房計劃。

但隨後的事情讓他懊悔不已,房價不僅沒有受到調控影響,反而上演了一幕精彩的“逆風飛揚”,儘管2008年的金融風暴影響了它的飛躍速度,但隨後的報復性上漲讓人看得目瞪口呆,盧偉相中的區域,房價已經從5000元/平米飆升到15000元/平米,看着和自己收入水平相當的朋友早已經享受房子帶來的巨大升值,盧偉終於在今年年初出手,但按照他的說法,當年可以買豪宅的錢,現在只能買一個小戶型

這就是現實,自從1998年劃時代的房改啓動後,在這12年裡,中國房地產的泡沫之爭幾乎沒有停止過,但這絲毫沒有阻擋房價飆漲的勢頭,人民怨言越大,房價漲得越猛,連溫總理早前在澳門也表示:“左一個(國)十條、右一個(國)五條,但房價就是壓不下來”。【相關閱讀:溫家寶:房價壓不下來 若真買不到房可先租】

房價與收入,就像童話故事裡的龜兔賽跑,房價已經像兔子般一躍而起,但像烏龜般慢吞吞的收入能迎頭趕上嗎?

漲!漲!漲!

1998年7月3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正式拉開中國房改的帷幕,成爲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一個分水嶺。

回顧房改後12年的房價運行趨勢,你會發現在房改的頭五年,儘管房地產投資增長迅速,但房價並沒有出現快速上漲,那時候樓市仍然處於買方市場開發商遠沒有現在的牛氣沖天。但隨着2003年國務院“18號文”的頒佈,房地產正式被確立爲支柱行業大量購房需求涌入商品房市場,房價正式進入“主升浪”,在隨後的六年時間裡,除了2006年與2008年外,國內房價每年漲幅均維持在14%以上。

統計局提供的全國房價相比,一線城市房價的漲幅更是驚人,根據本站房產整理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98年-2009年北京全市均價漲了172%,上海漲了399%,深圳漲了200%,但由於早年的房價統計範圍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如今統計範圍卻納入了大量郊區樓盤,以北京爲例,如今五環內新房的“起步價”已經是25000元/平方米以上,房價真實漲幅比起數據顯然更大。

房價與收入的賽跑

房改12年,高房價之所以讓人怨聲載道,正是由於房價與收入就如同龜兔賽跑,房價早已經像兔子般跑到大老遠的地方,收入卻像烏龜般慢吞吞的爬行,導致差距越來越大。

政府與高房價已經鬥爭了6年,爲何還是屢敗屢戰,主要是因爲統計局沒有充當好偵查敵情的角色”,東方房地產學院常務副院長、華東師大商學院地產系主任華偉接受本站房產採訪時表示。

翻開最近12年國家統計局的房價與收入數據,你會發現這裡面確實出現了一個“大烏龍”。1998年房改啓動之時,全國商品房平均價格爲1854元/平方米,2009年的全國商品房住宅平均價格則爲4445元/平方米,12年時間增長了1.39倍;在收入方面,199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5425元/年,2009年則爲17175元/年,漲幅達到2.16倍,這意味着從官方數據來看,房改12年,收入增幅甚至遠遠快於房價漲幅,這不得不令人疑惑,官方數據爲何與民衆感受相差甚遠?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國家統計局所採用的統計方式是由房產企業直接填寫銷售價格,而且統計數據往往存在滯後性,所以往往被“降價”;相反,由於目前城鎮居民收入統計體系主要爲國企、央企等高收入企業,佔據比例較大、工資較低的私營企業並未納入到統計體系,因爲收入往往“被增長”。

但除了統計上的缺陷,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收入分配不均,房地產的財富效應進一步加劇了貧富懸殊。

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認爲,形成高房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製造出大量的財富,但由於收入分配不平均,增加的財富富人分得多,窮人分得少,富人手裡積聚了太多的財富卻缺乏良好的投資渠道,所以都去買房,造成房價被推高,最後的結果是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社會把高房價當成是抑制中國消費罪魁禍首,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真正的罪魁應該是收入分配不均”,華偉認爲,房地產消費已經帶動鋼筋、水泥等衆多下游行業消費,但由於國民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壟斷行業收入增多快,競爭性行業增長慢,因此擠壓了房地產以外的消費行業,因此不是高房價的錯,而是收入分配的錯。

高房價出路何在?

根據去年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報告顯示,2009年我國房價收入比達8.03,創歷史新高,已經國際公認超過3-6倍的安全線,這其中京、滬、深、杭四地純商品住宅的房價收入比均超過14,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房價收入比普遍較低,基本上沒有房價泡沫。

野村證券中國房地產分析師李偉烈認爲,一線城市14倍的房價收入比已經和日本上世紀房地產泡沫時期的數字相當,現在開發商們是在給大城市中20%到30%高收入人羣建造房子,普通百姓工資收入是遠遠買不起房子的。

“既然泡沫已經產生,那麼解決的方法只有兩個,要麼讓泡沫自然破裂,要麼是讓其軟着陸”,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接受本站房產採訪時表示,如果讓前者發生,那麼房價確實會如許多人所願出現50%甚至更多的暴跌,但屆時國民經濟將出現崩潰,就像90年代日本,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另外一種做法,就是讓房價放緩上漲速度,同時加快居民收入增長的幅度,通過縮小房價與收入的差距擠掉房地產泡沫,十二五規劃之所以再提收入分配改革,表明政府正是希望通過此方法解決高房價的難題。

除了收入分配改革,顧雲昌還認爲,對於富人,政府應該加快金融創新改革,吸引資金流出房地產進入其它金融領域;對於大多數老百姓,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土地供應,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另一方面要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只有從根本上扭轉供求關係,高房價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可以想象,這段房價與收入的故事還會繼續,但最終的結局能否像童話故事般,飛速疾馳的兔子打個盹,結果讓姍姍來遲的烏龜迎頭趕上,成爲勝利者?(記者:區家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