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以文旅融合爲軸 賦能多元旅遊業態

看蒼山洱海,登玉龍雪山,遊大理古城,觀昆明石林……2019年黃金週期間,2712.3萬遊客來到雲南,雲南全省實現旅遊收入215.9億元。2018年,雲南接待遊客6.64億人次,同比增長17%——有着豐富文旅資源的雲南,已經成爲國民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文旅目的地

“雲南旅遊業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旅遊消費業態、培育旅遊消費熱點,轉型升級釋放了消費潛能,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一位國內資深旅遊專家在2019國際旅交會的現場,分享了他對近年來雲南旅遊業發展的觀點。高質量發展的背後,還有一股重要的推動力量,那就是華僑城集團

11月1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旅遊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和雲南省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昆明)(以下簡稱:旅交會)於雲南開幕。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的6號展館,記者看到,華僑城集團(以下簡稱:華僑城)攜旗下雲南集團、雲南文投集團、雲南世博旅遊集團、歡樂谷集團、酒店集團、文旅科技公司等共同參展,全景式地呈現依靠其作爲中國文化旅遊領軍企業,在“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引領下,佈局全國60餘座城市的整體產業情況,以及近年來在全域旅遊、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文旅科技等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多角度詮釋了“優質生活創想家”的品牌定位。

文旅融合 賦能全域旅遊

旅交會開幕當天,來自華僑城旗下雲南文投集團的舞蹈演員,身着特色民族服飾傾情演繹了雲南特色舞蹈《小河淌水》和《舞在彩雲間》,展現了當地的民族文化與風情,吸引大量觀展者駐足觀看。

雲南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與旖旎的自然風景名勝,構成了當地文化旅遊資源稟賦優勢,這也成爲華僑城助力雲南全域旅遊發展的着力點。

今年5月,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華僑城集團調研指導工作時表示:“希望華僑城做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典範,做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典範,做文化旅遊走出去的典範。”10月,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其中提到要“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文旅融合的全面推進,將爲全域旅遊的發展提供更多落腳點。

聚焦雲南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華僑城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以人爲中心、根植中華文化,尤其注重對在地人文稟賦的挖掘和提煉,並以大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其活化呈現。目前,華僑城打造的中國·德宏國際潑水狂歡節、雲南巍山國際火把節、大理三月街節已成爲頗具國際影響力的雲南民族節慶品牌;《吳哥的微笑》《夢幻騰衝》《絲路傳奇》等文化旅遊演藝深受中外遊客喜愛,其中,大型舞蹈史詩劇《吳哥的微笑》連續8年被原國家文化部、商務部等六部委評爲“全國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成爲中柬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和“一帶一路”戰略引領的文化項目;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的大理古城、元陽哈尼梯田景區、世界恐龍谷景區等項目,成爲熱門的網紅打卡點……

“截至目前,在雲南省16個州市中,華僑城落地項目已覆蓋12個州市,項目數達65個,未來預計投資總額將超2000億元。”華僑城雲南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程大厚向記者介紹。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以管資本爲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而華僑城“雲南大會戰”則爲“央地混改”國企改革路徑提供了經驗做法。

難點在哪裡,改革的突破點就在哪裡。而“改革”的第一步,是“自我革命”。2017年4月,華僑城戰略入滇,積極開展央地混改,重組世博集團和文投集團,通過央地聯動和優勢互補,把央企的資金優勢、管理優勢、專業優勢,同雲南世博旅遊集團和雲南文投集團的資源優勢、平臺優勢、團隊優勢整合在一起。2018年,華僑城以旗下雲南集團、雲南世博旅遊集團、雲南文投集團作爲雲南戰區的三大主力軍,啓動“雲南大會戰”,全方位開展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景區、演藝、酒店、交通等全域旅遊業態的開發,雲南全域旅遊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除了雲南,華僑城在海南、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自然和人文資源富集的地區,也通過挖掘原汁原味的民族和民俗文化,全方位參與當地文化旅遊資源建設,聚焦旅遊全產業鏈各個環節文化的導入與提升,探索“全域旅遊”的發展模式。

創新供給 推動產業升級

在旅交會現場,記者看到華僑城旗下歡樂谷集團的展陳中,定位於“新一代科技娛樂複合型主題樂園”的南京歡樂谷驚喜亮相,不少觀展者正向展臺工作人員瞭解南京歡樂谷明年開業的進展情況。“歡樂谷品牌誕生20多年來,始終秉持‘建不完的歡樂谷,玩不完的歡樂谷’這一經營理念,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業態融合和IP孵化等方面持續保持創新思維,這讓我們的公園能不斷地有新產品、新亮點,滿足遊客的新需求。”華僑城股份總裁助理、歡樂谷集團總經理劉冠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華僑城的創想之旅,可以說從主題公園開始。於1989年創建的錦繡中華,便是由華僑城打造的中國首座文化主題公園。此後,華僑城依靠創想實現突破,不斷探索以文化旅遊爲核心的發展路徑,接連開發創建了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連鎖主題公園、東部華僑城、歡樂海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文旅產品,爲國人持續提供優質的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

就在旅交會開幕前幾日,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在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歡樂收官,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交出一張豐收的答卷,一組數據可管窺其成績:推出500餘項主題活動、1000餘項旅遊產品,花橙旅遊平臺釋放優惠力度超1億元;期間旗下主要旅遊企業實現接待規模達8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9%。

今年8月,國家統計局發佈《消費市場日益強大流通方式創新發展——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報告指出,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和市場供給端長足進步,消費熱點由滿足人民羣衆物質生活需求的實物消費向體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消費轉變。在旅遊消費方面,居民出行方式多樣化程度不斷提高,旅遊市場環境日趨改善,相關消費需求旺盛。

華僑城集團董事、總經理姚軍指出:“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這場中國旅遊史上歷時最長、活動最多的節慶,從供需兩端發力,深化文化和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應旅遊消費升級需求,通過整合資源、深挖文化旅遊內涵,爲國人提供了豐富優質的文旅產品和服務,有效推動文旅產業消費規模增長,助力經濟發展。”

旅遊產業處於動態變化發展之中,要保證優質的文化旅遊產品供給,唯一“不變的”只有創新。在2019文化旅遊節期間,華僑城先後推出了雲南巍山國際火把節、錦繡中華2019《東方霓裳》、北京歡樂谷五期、深圳歡樂谷六期、南昌華僑城瑪雅樂園、雲南祿豐恐龍時空樂園、順德歡樂海岸PLUS等全新的旅遊產品,豐富了旅遊市場供給,爲國民帶來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旅遊體驗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包括“推出消費惠民措施”“鼓勵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文化旅遊演藝產品”“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等多項激發文化旅遊消費潛力的政策舉措。

今年中秋節,華僑城創新型文旅融合項目——順德歡樂海岸PLUS對外試業。歡樂海岸PLUS基於嶺南水鄉厚重的文化底蘊打造,融商業街區、主題公園、文化體驗及生態溼地爲一體,是全球爲數不多的全業態、全季節、全客羣的創新型文旅產品,填補了當期市場上缺少目的地城市綜合性夜遊產品的空白,爲市民與遊客打造了一個“大灣區最大夜生活聚集地”,未來將進一步刺激大灣區夜間經濟增長。

除此之外,深圳大鵬所城的光影秀《南海風雲》、成都安仁古鎮的沉浸式體驗劇《今時今日安仁》、深圳錦繡中華的大型民族服飾舞蹈史詩2019《東方霓裳》等文化旅遊演藝,歡樂谷國際魔術節、春節大廟會、民族藝術狂歡節、世界之窗國際啤酒節等文旅節慶IP,提升了旅遊目的地的文化體驗,豐富了國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當“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成爲越來越多人的一種嚮往,人們渴望深度體驗田園、村落生活,這從需求端推動了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文旅產品近年來的持續繁榮。在“文化+旅遊+城鎮化”創新發展模式的引領下,華僑城因地制宜,打磨具備當地特色、可持續的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方案:在深圳甘坑客家小鎮,華僑城深挖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甘坑涼帽的文化內涵,打造中國非物質文化超級IP“小涼帽”品牌,通過多維度創新形式,讓甘坑非遺文化“活”起來並融入大衆生活;在黃龍溪古鎮,基於川西農耕文化底蘊,華僑城打造了集農、商、文、旅於一體的大型田園綜合體項目“黃龍溪·歡樂田園”,讓遊客在都市中也能體驗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目前,華僑城參與運維和管理的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達40餘個,未來將力爭在五年內投資建設50個特色小鎮,50個美麗鄉村,實現“100個美麗鄉村計劃”。

諸如前述的創想之舉,在華僑城的文旅版圖上還有其他諸多落點。從深圳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成都安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天津美亞創意文化園等文創園區,到落地深圳、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當代藝術中心(OCAT),亦成爲備受80後、90後年輕消費者追捧的、滿足品質化文化藝術旅遊的新地標。

科技賦能 升維用戶體驗

科技賦能文旅,將不斷拓展旅遊產業的發展空間。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爲,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在文旅產業的應用,有利於破解資源難以替代、體驗難以複製、需求難以預判等發展難題,將重構文旅產業供應鏈和生態,有效開發文化旅遊資源,催生文旅融合新業態,開拓文旅發展新空間。

在今年的旅交會上,多家參展企業的展區設置了VR、AR互動體驗區,“科技範兒十足”。其中,華僑城旗下文旅科技公司展示的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文化科技型、虛擬現實型的“科技版主題公園”——“卡樂”系列主題公園,也正是用科技升級文旅體驗的創新產品,吸引不少採購商前來洽談。

文旅融合形在“融”、利在“合”,科技的應用突破了當前文旅融合的天花板,爲新業態的探索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文化旅遊見長的華僑城,近年來通過移動互聯網、數字技術、場景科技和5G網絡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讓旅遊消費體驗“升維”,爲遊客提供更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的文旅產品。

現代技術的加持,是華僑城激活文旅產品的文化內核、實現文化的創造性演繹的方式之一。在深圳甘坑客家小鎮,華僑城深挖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涼帽的文化內涵,並以“IP+VR+AI”構建全新的文化科技佈局,結合文學作品、繪本、影視、動漫、衍生商品開發,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轉化和活化,把實景和虛構相結合,進一步實現 IP 價值轉化和變現。目前,原創主題 VR 樂園“V 谷樂園”、VR 電影《小涼帽之白鷺歸來》等創新文旅產品已經實現了市場化。

此外,近期升級而來的大型公館實境體驗劇《今時今日安仁》,以公館原貌爲空間基礎,寫意呈現公館生活場景,疊加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裝置,輔以戲劇《今時今日安仁》的故事線索,帶來多感官、多線型的民國生活美學體驗;同時以公館建築羣落、自然環境爲表達載體,用數字光影技術復活公館歷史文化生命機理,打造超現實的夜間時空幻境。

互聯網的每一次進步、移動通信技術的每一次更新換代,都會引發社會生活的變革,激發新興產業業態的出現。移動交易帶來的便利性,促使消費者逐漸從“價格驅動型”到“服務驅動型”轉變,“一站式”消費日益成爲主流趨勢。有公開數據顯示,43%的消費者會選擇在同一平臺購買“交通+住宿+門票”,“門票+景區娛樂產品”也是熱門的消費組合。

基於對這一旅遊消費新趨勢的洞察,華僑城於2018年上線了官方商城——花橙旅遊,不僅將電商模式的優點轉接到了文化旅遊產品之上,同時在智慧旅遊上的技術突破,也使華僑城能夠精準發力,更好地瞭解消費者需求和偏好,從而進一步改良自身文旅產品。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期間,花橙旅遊創新迭代花橙優選、花橙特惠、花橙專享三大類別產品,推出花橙特惠周、限時秒殺等活動,滿足了遊客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差異化需求。

5G技術與文化旅遊的融合也成爲當下熱烈討論的發展趨勢。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意見》中,就有多處涉及互聯網和5G技術在文旅消費領域的應用,並強調要加快推進“互聯網+旅遊”,強化智慧景區建設。今年以來,華僑城旗下康佳集團、深圳歡樂谷、深圳世界之窗、深圳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等積極與國內移動通訊行業的領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進文化旅遊產品研發、應用場景、推廣和優化。其中,深圳歡樂谷與中國電信率先開啓“中國首個5G+體驗樂園”的建設,將大幅提升主題樂園產品的體驗性和多樣性,在5G時代再度引領主題公園發展航向。

事實上,華僑城早自2012年便頗具前瞻性地啓動了旅遊業務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先後建成智雲營銷管理平臺、遊伴園區服務平臺、蜂巢分銷系統、花橙旅遊官方商城和統一會員管理系統等平臺,逐步構建了華僑城智雲慧眼旅遊管理體系,爲旅遊大數據平臺建設奠定了基礎。就在本月初,華僑城數字雲圖——旅遊大數據平臺上線,整合華僑城旗下21家景區和48家酒店數據,以及國家旅遊局12301數據、觀星臺外部口碑網評數據和氣象、交通、運營商數據,真正實現“一張圖”監測旅遊產業運行,“一張圖”指導景區運營管理,將助力華僑城的旅遊業務提質增效。

中國的旅遊業,伴隨改革開放而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最直觀的一個縮影。誕生於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華僑城,既是中國旅遊業發展的見證者,更是親歷者。

文化旅遊是重要的情緒產業、歡樂產業、幸福產業,是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實現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豐富人民美好生活內涵、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多年來,堅持以文化爲靈魂、旅遊爲載體,依靠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是華僑城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路徑,作爲“優質生活創想家”,華僑城將以文旅融合持續爲多元旅遊業態賦能,爲中國旅遊市場創造更高品質的文旅產品和服務,爲國人提供更美好的文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