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宥心牀戰「恩客」柯叔元!各種「男上女下」後她真的臉紅了

柯叔元方宥心。(石智中攝)

柯叔元、方宥心在《做工的人》有親密牀戲、互相取暖。(大慕影藝提供)

柯叔元、方宥心在《做工的人》有親密牀戲、互相取暖。(大慕影藝提供)

柯叔元、方宥心。(石智中攝)

柯叔元、方宥心。(石智中攝)

方宥心。(石智中攝)

柯叔元、方宥心。(石智中攝)

柯叔元。(石智中攝)

由HBO Asia、myVideo共同推出,大慕影藝製作的原創影集《做工的人》,上週日首播兩集即被PTT網友推爆,掀起熱烈討論。柯叔元與方宥心突破演員框架,演出個性具有暗黑潛質的「超強鐵工」與身不由己的「性工作者」,劇中有激烈親密牀戲。兩人13日一起受訪,方宥心重現劇中「9秒內狂飆51字髒話」的超強功力事隔多月,她再度重看這段片花,也忍不住爲自己鼓鼓掌,直呼太經典!

坦言當時大概花了一星期,如平常背歌詞順口溜般,每天像念「心經」一樣狂練習,當順口溜念出來。有天媽媽還受不了問她「這是《做工的人》要念的嗎?真的很接地氣喔!」當天錄完這段她直接虛脫,因爲當時她正在發燒、一天吃了三次退燒藥

談起親密牀戲,方宥心印象深刻拍攝前柯叔元會仔細詢問導演鏡頭怎麼拍、會帶到哪裡、需要哪些肢體觸碰,正式拍攝時,柯叔元下半身是完全懸空的,「大概就是棒式核心訓練那樣的只用手撐,但鏡頭上呈現出各種你可以想像到的男上女下的律動。」每拍完一個鏡頭,叔元哥都會詢問我「還好嗎?」,我反而覺得他比較累,像在訓練核心肌羣

方宥心說,接戲時就知道親密戲尺度很大,但如果是「半裸」就不能拍了,「因爲怕身材不夠好,如果只露背部還可以!」也坦言劇中的好身材「當然都有墊啊」。她坦言拍牀戲一開始也會尷尬緊張,但走戲時就知道工作人員都很專業,柯叔元也讓她感受到專業的部分,「不知不覺就卸下心防,因爲知道對手會保護妳」。

柯叔元說,拍牀戲前導演就拿兩個布偶翻來翻去,指導他們「就這樣、這樣,要讓人臉紅血脈賁張」。真正拍攝時,方宥心真的拍到臉和脖子都紅了,但她笑着解釋:「是叔元哥當時留着小鬍渣,磨到有點過敏紅了啦!」她說,牀戲其實是要顯現「阿欽內心的創傷,藉由親密關係去呈現他內心狀態,拍完反而覺得有點酸。

柯叔元演出該劇再被網友狂贊帥炸,儼然成了「頹廢帥大叔專業戶,他透露上週與14歲的女兒和12歲的兒子一起收看,兩個小孩也都誇該劇很「接地氣」。至於激戰牀戲是否青少年不宜?他說其實他小孩比較大了,「他們已經懂很多,只是沒跟你討論,但從他們眼神就知道!」他覺得現在小孩太聰明,父母教育小孩已經不能再依循自己那個年代的方式,「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們不要用階級、身份來碾壓我,用情緒勒索我」。至於是否有機會教育?他說「遇到再說」。

離婚恢單7年多的柯叔元被問感情現況?他說沒有,「如果我有對象就是我女兒」。他說雖然跟小孩沒生活在一起,但每週都有接觸,他們長大了,不會再對於爸爸當藝人的職業覺得好像怪怪的,也不會覺得他是很討厭的長輩。如果女友男友?他也說都看女兒自己,「如果她願意說可能還好一點,如果不說還是照做,反而更擔心」。

柯叔元在《做工的人》飾演技術一流的鐵工「阿欽」,個性內斂寡言,每天埋首工地賺錢,認真做工的模樣,被網友一致公認「柯叔元好帥」。對於噗嚨共哥哥李銘順的各式求財請願,總是照單全收,「行走的ATM」的暖男形象深受觀衆喜愛。柯叔元表示,習慣在看完劇本後,會自己再創作一次角色,「阿欽」因爲過往的感情缺口而不擅表達,即便寡言,但心中其實有滿滿的愛,藉由照顧哥哥一家人來感受立足自己的存在,「就像身爲演員,時時刻刻要滿足很多人的需要,並且達到自己的要求,真的很孤單。」

「阿欽」角色內心澎湃,但柯叔元在表演時卻不能「太多」,常被導演要求不能笑太開,柯叔元表示,「我在戲裡都是不會有聲音的笑。」他也力贊導演鄭芬芬的功力,「這個劇本很好,看似正常、帶點戲謔的發財夢,歡笑的背後有着深深的憂傷,導演用黑色幽默定調,但一轉頭,你就會掉淚,讓你無法招架,就像人生,再多計劃趕不上變化。」

方宥心飾演的「珍妮花」,年輕時就當上未婚媽媽,爲撫養女兒,不得已從事一樓一鳳的特種行業工作。也是柯叔元在劇中願意敞開心扉的「鐘點情人」。這是她第一次詮釋性工作者的角色,「很感謝導演的勇氣,願意把一個這麼有故事的女性角色交給我,許多內心層面的事情沈沈的壓着,挑戰非常大,但導演也同時給我最大的安全感,所以儘管是我尺度最大的一部戲,但我意外的不太擔心。」

劇中設定女兒已是高中生,讓方宥心一度有點擔心自己演不來而嚮導演求救,導演與她分享了田調過程與心得,她才知道,「爲了生意興隆,她們會把自己打扮得像個女孩,不說根本看不出來已經有小孩,有些甚至已經是阿嬤了。」戲裡,她感受到性工作者的心酸與無奈,佩服她們承擔的責任與壓抑。戲外,她自認與珍妮花有某部分喜歡輕描淡寫自己滿像的,「或許當初是風風雨雨天打雷劈錐心刺痛,但事後談論起時卻像是說別人事情那樣的輕鬆。」她也透露,爸爸以前做過板模下水道地下工程的工人,媽媽年輕時是工廠會計,姑姑是染整廠的師傅,因此劇中描繪小人物的生活樣貌,讓她感到很親切、特別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