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雲林地層下陷 專家開藥方

雲林縣長張麗善(後左二)邀前內政部長鴻源(後右二)等學者專家爲雲林地層下陷問題把脈。(張朝欣攝)

雲林縣長期受地層下陷所苦,爲解決30餘年來棘手難題,縣長張麗善29日邀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等人,舉行「雲林縣地層下陷防治暨水資源利用座談會議」,討論地層下陷概況、水資源調度利用等相關議題,李鴻源總結時強調,中央地方對話,會有很多雙贏空間

會議由張麗善擔任主席縣府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隊與縣水利處共同說明「雲林縣地層下陷概況背景資料」,隨後由農委會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副處長林富元、雲林縣政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臺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研究員何琮裕進行議題演講,最後由李鴻源進行總結。

下陷面積 已逐步改善

張麗善表示,2017年雲林地層下陷面積爲398平方公里,2020年已逐步改善剩103平方公里,未來還要繼續縮減下陷面積,所以特別邀請李鴻源與專家學者,針對地層下陷防治計劃、水資源再利用提供寶貴意見

張麗善強調,雲林縣府將展現決心加強地層下陷防治,包括農業用水水權如何分配、農田轉旱作措施,透過成大地層下陷防治團隊、臺大農經系專業人員協助,並請李鴻源擔任縣政顧問,對雲林地層下陷問題開藥方,也盼中央給予更多協助。

林富元、蔡耿宇、何琮裕分別針對雲林農業用水及水資源調度、農田轉旱作推廣情形,以及強化農業水資源調配策略、有效利用地面水資源,進行一系列理論與實際上的研究分析

地下水 須訂安全量

李鴻源總結時指出,各單位學者把不同的數據都呈現出來了,希望數據可以反映在未來政府政策上,過去他一直強調地下水的安全抽水量,地下水不是不能抽,而是到底能抽多少,30日《國土計劃法》就要公告,他建議雲林縣不同單位之間,可以把未來的方案更聚焦一點。

李鴻源建議,雲林縣可透過與中央的對話,讓問題回到量化,此次會議是第一步,有看出一點方向,有短期、中期目標,但到了中期目標後,就不是縣府有辦法做的,需持續與中央對話,多對話,就會有很多雙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