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屁股」來臺 驢子也穿羅馬綁腳鞋

非洲野驢動物園界暱稱「野屁股」。(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非洲野驢被動物園界暱稱爲「野屁股」,是被自然生態保育聯盟列爲極度瀕危的物種。3只非洲野驢經由跨國陸運調度及長途飛行,在14日深夜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他們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在去年5月13日正式加入歐洲動物園及水族館協會所屬「索馬利非洲野驢物種保育計劃」後的第一步成果。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非洲野驢現存2個亞種,Somali索馬利非洲野驢及Nubian努比亞非洲野驢。臺北動物園這次參與保種計劃的索馬利非洲野驢,主要分佈於衣索匹亞厄利垂亞南邊的乾旱區域,以草、樹皮樹葉爲食,能數天不喝水,僅從食物中攝取水分。非洲野驢因可當作食物及藥材而被獵捕,棲地、水源、食物來源也持續縮減,雌性生殖個體幼仔生存的風險偏高,甚至可能和人類圈養家驢雜交等衝擊,近年來野外族羣量驟減。分佈在衣索匹亞的野生族羣在過去35年內族羣量減少了95%,分佈範圍在過去12年內縮減了50%,粗估目前在原棲地約只剩不及600頭,且族羣量還在持續下降中,所以已被自然生態保育聯盟列爲極度瀕危物種。面對短期內野外棲地與族羣存續壓力難以改善的情況,全球動物園界所共同推展的域外保種行動,就顯得格外重要。

▼非洲野驢因爲被獵捕和棲地破壞因此數量越來越少。

動物園指出,依據遺傳多樣性考量,原本篩選出的3只非洲野驢來源分別爲德國瑞士捷克3個國家,但因瑞士不在「非馬鼻疽疫區」的名單內,無法從該國引入馬科動物,遂改由法國動物園的一頭野驢取代。然而好事多磨,跨多國的CITES華約檢疫文件申辦過程中,今年年初德國竟發生馬鼻疽疫情,突然間野驢也不能從該國引入。幸好非洲野驢EEP計劃協調員Beatrice女士緊急協調,終於確定3頭野驢分別來自法國的波格雷野生動物園、蒙彼利埃動物園,和捷克拉貝河烏斯季動物園。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鼎力相助之下,臺北動物園同仁得以在極有限的時間內,迅速、緊湊的完成各項行政、華約及檢疫文件,終於讓這3頭野驢順利的坐上飛機,來到臺灣展開牠們新的「驢」生。

動物園還說,這批新來的非洲野驢們抵臺後,將先進行至少爲期一個月的輸入隔離檢疫,暫時還不能和大家見面。未來臺北動物園將以這3只個體爲起點,建立起亞洲地區的繁殖族羣,成爲有效域外衛星族羣全球保育目標的重要環節,讓非洲野驢這美麗物種的未來多一份保障。

▼腿上的花紋就像穿了羅馬綁腳鞋一樣。

索馬利非洲野驢小檔案 英名:African Wild Ass學名:Equus africanus somaliensis分類:奇蹄目、馬科、馬屬、非洲野驢索馬里亞種分佈:衣索匹亞及厄利垂亞南邊,在索馬利亞可能有一個小族羣棲息環境: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域體型體重230-375公斤、體長2公尺、體高1.25-1.45公尺、尾長30-50公分型態:頭、背及體側覆蓋着介於淺灰淺黃色的短毛,吻端、腹部腳則爲白色。索馬利亞種的腿上有類似斑馬的黑色水平紋路保育等級:IUCN極危

▼臺北市立動物園將以3只野驢爲起點建構亞洲區繁殖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