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分級保護讓個人信息不再“裸奔”

垃圾短信轟炸、郵箱廣告郵件填滿、接到推銷甚至是詐騙電話……如果經常遇到這些情況,那麼意味着你的個人信息可能已經被泄露。近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不少全國人大代表注意到這一現象,並圍繞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與規範使用建言獻策。記者 範天嬌 實習生汪濤

“我們的手機號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都屬於隱私,但是在網上卻被以幾毛錢一條的價格肆意販賣,這些信息一旦流入不法分子手中,將會對我們的財產、隱私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全國人大代表、合肥豐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李小莉說。

李小莉坦言,她自己也是個人信息泄露的受害者,有段時間經常收到垃圾短信、廣告郵件,不堪其擾,身邊也有因個人信息泄露造成財產損失案例

爲此,李小莉建議,信息安全監管部門在用戶個人數據分析和使用過程中,根據“誰收集誰負責”的原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強監督,防止其他單位或個人對公民個人數據的非法收集、泄露、買賣和濫用。政府部門應當明確信息收集部門權限,避免過度收集,對信息數據的使用銷燬流程也應當加強監管。同時,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個人的防範意識,確保羣衆對自己提供的信息內容、用途和去向保持知情

“個人信息數據分類分級保護非常重要。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量的個人信息被各類機構採集,爲了疫情防控,採集個人信息是必要的,但是個人信息的無序採集甚至濫用,不利於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廣播電視臺廣播劇創作室主任呂卉說。

呂卉建議,建立個人信息分級分類採集標準和體系,明確不同情況下的採集主體、內容、方式及流通範圍。政府部門還應儘快出臺相關規定,明確單位和個人採集和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時不得損害被採集人的合法權益

“過去一段時間,網絡匿名社區時常發生針對個人的造謠、‘人肉’、網絡暴力亂象,導致一些受害者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作出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爲。”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對此很痛心。

他認爲,個人信息泄露是造成這些慘劇原因之一。爲此,趙皖平呼籲,在實行網絡實名制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更嚴格地治理匿名社區的“人肉”、造謠、名譽侵權等亂象,讓違法者承擔相應法律後果。

個人信息泄露還會爲網絡電信詐騙提供滋生的條件。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安徽省委黨校教授吳梅芳認爲,網絡電信詐騙產生的主要原因除了社會治理漏洞網絡平臺監管不力客觀因素,個人信息泄露、風險防範意識不足也爲實施網絡電信詐騙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爲全面切斷詐騙信息傳播鏈條,吳梅芳建議,從金融類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序入手,嚴密保護用戶信息數據安全,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同時,針對電信詐騙高發的經濟領域,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羣衆防範意識,不僅要提醒人們注重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還要引導人們杜絕不勞而獲的思想。

吳梅芳還建議,在防範網絡電信詐騙過程中,有效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立多元有效的信息傳播途徑,將保護個人信息、防範網絡電信詐騙的信息展示在羣衆“看得見、摸得着”的地方。各類金融業務主管部門、網站和應用程序開發者應當在羣衆辦理必要的金融業務時在醒目位置增設“謹防電信網絡詐騙”警示欄,定期推送典型詐騙案例。針對防範意識較爲薄弱的青少年老年人等羣體,通過各類內容輕鬆活潑、羣衆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樹立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引導他們拒絕點擊或掃描來源不明的信息,隔離詐騙信息輸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