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保護任重道遠

“誰在偷我的‘臉’?”“伸向個人簡歷的黑手”“老人手機裡的安全陷阱”……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批信息侵權違規行爲,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強涉及國家利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數據保護,加快推進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基礎性立法,強化數據資源生命週期安全保護。一場指向網絡安全的持久戰已經打響

頻繁曝光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當下一些手機應用的數據收集、使用和管理,事實上仍處於失控狀態,且商業機構在利益驅使之下,並不重視將用戶核心隱私做好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在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難以避免地要使用一系列網站和手機軟件,在用戶註冊和“刷臉”過程中會將部分個人信息授權給商業機構,如果這些信息不能被有效保護,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不少網友爆料,隨着經濟生活數字化的不斷深入,個人信息頻繁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身份證號、高考成績,甚至個人生物信息等都變成了商業資源。互聯網企業通過對用戶的衣食住行、家庭職業等進行統計分析,能夠精準地描繪出一個人的“數據畫像”,用戶毫無隱私可言。

海量個人信息收集的背後,商家對於用戶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問題,以及平臺的責任和權力邊界都不明確。同時,用戶也難以瞭解個人數據的用途,對個人信息是否會被用於其他目的缺乏知情權。一旦出現信息泄露的情況,用戶往往對於如何舉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都是“兩眼一抹黑”。

個人信息安全威脅的背後,數據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的防護問題日益凸顯,網絡安全問題日益成爲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重大戰略問題。

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禕表示,“數字化時代意味着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整個世界架構在軟件之上,有互聯網軟件的地方就會存在漏洞,網絡基礎設施將更加複雜,攻擊面將無限擴大。未來的網絡安全攻擊將呈現高級化大型化特點,所有的金融戰、科技戰歸根結底都是網絡戰”。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羣衆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維護網絡安全,一方面,要探索建立數據管理和安全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加緊出臺一系列細化的、有可操作性的個人數據保護方面的標準和政策法規,加強頂層設計全局性制度設計,落實主管單位和責任部門。另一方面,也要持續開展對違法違規收集、泄露個人信息的整治,包括加強日常評估、拓展舉報渠道等,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也讓試圖效法者望而卻步。

維護網絡安全,關鍵還要突破網絡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技術安全是網絡安全的核心,是打造網絡強國的必要條件。”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我國網絡技術水平已位居世界先進水平,但在芯片和操作系統等領域存在短板,要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維護國家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爲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人是安全的核心,維護網絡安全最終要發揮廣大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要提升大家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要共同參與,共築網絡安全防線,讓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

北京永信至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晶晶表示,網絡安全不僅是網絡安全專家的責任,信息時代賦予了每個人守護網絡安全的使命和義務。只有守護好信息安全,才能讓人們在數字化生活中暢行無憂。(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