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放流「梭子蟹苗」 澎湖水試所:6個月後有成蟹

梭子蟹又名沙蟹,雌蟹爲青綠色,雄蟹體表有棕藍色雲斑具有較大的螯腳。(圖/取自澎湖政府農漁局)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偕同澎湖縣政府於21日上午在馬公重光海域放流了10萬尾遠海梭子蟹苗(又名沙蟹),衆人無畏當時的大風雨,以接力的方式水桶將蟹苗放置大海預計6個月後能有成蟹充實澎湖海域的蟹類資源,推行海洋覆育資源計劃

水試所執行「臺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推動計劃」目的進行海洋覆育,21日水試所所長陳君如與澎湖縣副縣長鄭長芳馬公市長葉竹林等人在澎湖縣馬公市崇光海域,將研究中心行培育的10萬尾梭子蟹苗放流,當時岸邊風浪很大在水試所人員指揮下,大家漲潮時排成一排以水桶接力將蟹苗傳到海里

水試所所長陳君如表示,澎湖擁有沙質海底和廣大的潮間帶,適合蟹類生長,今年預計放流總共20萬尾蟹苗,首批10萬尾預估約只有15%的存活率;另外還提到,農委會漁業署實施「沿近海漁船捕撈𫊻蟹類漁獲管制措施」,禁止捕撈甲殼小於8公分小蟹,包含這次放流的梭子蟹,讓漁業資源能夠永續利用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林金榮表示,「遠海梭子蟹」在澎湖又名「沙蟹」也有「花市仔」、「(蟲截)子」之稱;蟹苗經35日培育,已有潛砂能力和發達的螯,具防禦能力所以適合野放,但至少要6個月以上纔可捕捉。

據瞭解,由於沙蟹肉質鮮美經濟價值高,市售每斤新臺幣400元,在地方稱得上是高檔的海鮮

►►►要聞+趣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