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騎車「吸空污廢氣」確診肺癌 醫提「10大自我保護」:養株植物吧!

▲一名女性長期沒戴口罩騎車到處送貨,因呼吸不順就醫,確診肺癌。(圖/記者一中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近年空氣污染嚴重,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戶外空污訂爲人類致癌物醫師指出,在臺灣十大死因中,有七大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包括惡性腫瘤、中風、心臟疾病、高血壓、肺炎、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而「肺癌」更是其中關連較密切的,建議霧霾天氣開窗、外出戴口罩或養殖物來維持空氣品質。

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醫師說明,空氣污染已成人類早死的第四個重要因素,近9成的全球人口生活在空氣污染超標地區,臨牀就曾遇過一名女性擔任外勤人員,多年來協助公司遞送文件,每天騎機車到各處送貨,經常感覺呼吸不順,檢查果然確診肺癌。

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醫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不僅將將戶外空氣污染訂爲人類致癌物,更提出長期暴露於PM2.5濃度高達35ug/m3的環境,肺癌的致死率恐提高到15%,而PM2.5被WHO訂爲一級致癌物的原因是因爲PM2.5易附着汞、鉛、硫酸、苯、戴奧辛等致癌物深入氣管、支氣管,並且隨着血液到達人體的各種器官。

▲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戶外空污訂爲人類致癌物。(圖/記者呂佳賢攝)

高尚志也特別提到,除了大家熟知的PM2.5、PM10之外,空氣之中還有更多的危險因子,根據最新的歐盟報告指出2016年超過40萬的歐盟居民因空污而早死,其中最大的主因竟是因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汽機車所排放的二氧化氮臭氧,工廠燃煤、天然氣所釋放出的一氧化碳、硫氧化物等,都對肺部和呼吸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壞,還有有致癌可能。

賴基銘強調,空氣中有害物質可能是氣體、固體或液體懸浮物等,PM2.5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人體傷害源,PM2.5是一種非常細小的懸浮微粒,是頭髮直徑的28分之1,可以輕易經肺泡組織穿入微血管而進入人體。身處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除了政府擬訂對策,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降低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高尚志也提出以下10點建議。

1. 保持室內潔淨有空污疑慮時勿過度掃地清潔,也不宜使用真空吸塵器,以免揚起的灰塵惡化空氣污染;用溼拖把拖地有助減少這類揚起的灰塵,使用空調、加溼器、空氣清淨機也能明顯降低PM2.5的濃度。

2. 養植物植物葉片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PM2.5,還能產生有利氣體。

3. 霧霾天氣少開窗、避免出門有霧霾的天氣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險時刻,最好不要出門,也不宜晨運,否則可能誘發病情。此外,別忘了選擇合適的時間開窗通風,例如中午室外污染緩解時;不可全天關閉門窗,否則室內污染可能更嚴重。

4. 減少室內PM2.5污染源燒烤、火爐、煤氣、暖爐、蠟燭以及任何其他燃燒的事物(焚香、蚊香、吸菸)等,都要避免。

5. 外出戴口罩一般常規口罩防不了PM2.5,因爲顆粒太細小。KN90、KN95、N95級別的防塵口罩纔能有效過濾這類細微顆粒。

▲醫師建議外出要配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圖/記者曹悅華攝)

6. 避免煎、炒等烹飪方式這類作法易產生大量油煙,污染室內空氣,建議在家烹飪多用蒸、煮等方式。

7. 社區實踐植栽美化綠能社區、節約用電、多搭公共運輸工具、確實執行汽機車定期檢驗、祭祀不燒金焚香、不燃放鞭炮

8. 校園體育課時間學校宜設置體育館,並加裝空氣過濾裝置,以備空氣污染嚴重時作爲體育課等活動場所

9. 兒童注意絨毛玩具表面的灰塵、細菌多,儘量不要讓孩子玩,不然就是要經常清洗。

10. 公共交通空氣污染嚴重時,上班族儘量別騎自行車、電動車出門,改利用公共交通較好,且上下班時交通空污最嚴重,須作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