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石化廠區位調整 杜紫軍:可思考人工造島

杜紫軍認爲,人工造島是石化廠區位調整的可行方式之一。(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經濟部長杜紫軍14日表示,未來高雄石化廠若要進行區位調整,可思考類似人工造島方式,讓石化廠與臺灣本島,有一定距離間隔,不過上述想法,須待行政院高雄市政府取得共識後,纔可能執行,預計下禮拜雙方將有初步溝通,現階段的重點工作,仍以清查石化管線優先

杜紫軍14日出席「全國工業團體領袖會議」,他在會後接受採訪時指出,高雄氣災區的重建工作,短期計劃是完成石化管線清查,中期計劃則是思考高雄地區的石化廠,有沒有機會配合都市計劃或新地區開發等方式,進行區位調整。

杜紫軍解釋,高雄市政府希望石化管線不要經過市區,但高雄的石化廠都在北邊,港口在南邊,因此進口的石化原料要運到北邊,只有管線與槽車運送等2種方式,但都不是很妥善的選擇,所以短期內要先確保現有管線安全,之後再討論石化廠區位調整的問題

杜紫軍說明,石化廠區位調整,可思考人工造島、離島(Offshore)的概念,例如雲林的麥寮工業區,有部分區塊和臺灣本島間有500公尺左右的距離,而高雄市政府和臺灣港務公司共同進行的南星計劃,也是類似人工造島的概念。

杜紫軍說,關於高雄石化廠的區位調整,具體作法要等高雄市長陳菊和行政院長江宜樺討論後,纔會有初步結果,雙方有機會在下禮拜見面,但就算取得共識,後續包括設計規劃、環評、施工等工作,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杜紫軍強調,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上中下游石化產業佔高雄地區GDP(國內生產毛額)的24%,直接就業人口約1萬5,000人,若加上間接就業人口,「有好幾十萬」,假設高雄的石化產業未獲適當安排,造成關廠,恐對當地就業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