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旅行一個主題!「賞鳥」之旅行程、裝備懶人包

翠鳥。(圖/四塊玉文創)

文、圖/《臺灣經典賞鳥路線:出發賞鳥去!鳥類觀察與攝影的實戰秘笈

安排一趟充實的賞鳥行程

當我們計劃從事賞鳥旅遊時,通常會先訂好天數、路線、住宿以及賞鳥地點。出發前針對賞鳥地點的環境概況及鳥類紀錄先行收集資料,以便賞鳥時對環境及鳥類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行程的種類

大致可分爲觀賞陸鳥水鳥不同類型,前往這些賞鳥點,穿着以遮陽帽防風措施爲重,攜帶的望遠鏡也需有高倍率單筒望遠鏡及搜尋用的雙筒望遠鏡。▲基本配備不可少。(圖/四塊玉文創)行程的安排,計劃時需考量下列因素:

一、季節時間四至五月:這段期間正值鳥類繁殖季,由於親鳥忙於啣取巢材築巢,及尋覓食物並帶回餵食雛鳥,在林間曠野忙碌穿梭飛行,因此較易觀察到鳥類。此時期若有不當的干擾行爲也會使親鳥受到驚嚇,而影響到育雛,因此需儘可能地降低干擾。

九月中旬到十一月:此時候鳥陸續隨着東北季風過境或飛抵臺灣度冬,是賞鳥的絕佳時期。

三月:隨着北方氣候回暖,南方度冬的候鳥北返,也是欣賞過境鳥的好時機。

其他一般時期:可觀賞本地的留鳥,時間以清晨天剛亮,鳥類開始覓食時爲最佳的觀賞時間。或在夕陽西下前,鳥類陸續返回夜棲地或夜棲間進行覓食,也很適合賞鳥。當到海邊賞鳥,則需掌握到漲潮前及退潮後的時間。

二、距離的考量距離較近的單一賞鳥點至少需規畫半日(上午或下午),而距離較遠或多個賞鳥點則安排一日或多日的賞鳥旅遊。

三、住宿的選擇住宿方面可儘量以靠近鳥類棲息地的住宿點爲考量,以方便把握最佳的賞鳥時間。必要時甚至得以車爲家,直接在汽車裡過夜。

四、交通便利性

當鳥類棲息地範圍廣大或前往多個賞鳥點時,則可考慮使用自用的交通工具。許多國家公園、溼地或保護區由於腹地廣闊,能以自用交通工具前往較爲方便。

必備的裝備行頭:只要準備品質的雙筒望遠鏡,並隨身攜帶一本鳥類圖鑑即可享受賞鳥的樂趣。看似簡單,然而想要擁有更好的賞鳥品質,搭配一些人身使用的行頭也是一大重點。如果這些東西都具備的話,活動時則可以更舒適或輕鬆些。從頭到腳包含了這些裝備,列出如下。

單筒或雙筒望遠鏡及腳架筆記本及筆和攝影器材可視個人需要而定;另外也可攜帶進階專業研究輔助裝備,如衛星定位顯示器高度器、指北針計數器及僞裝帳等。最後,這些東西全部都要塞入夠理想雙肩後背包裡,這樣行動纔會便利又舒適,也更能兼顧安全。

文摘自《臺灣經典賞鳥路線:出發賞鳥去!鳥類觀察與攝影的實戰秘笈》作者邢正康,、範國晃協力攝影: 莊崎州出版社:四塊玉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