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川普2.0精算 大陸短空長多
可預期川普2.0時期,美國將迫使北京購買更多美國產品,同時促使更多在中國的企業,將產線轉移「東向」赴美投資。對川普來說,「抗中」只是權宜的手段,「興美」纔是真正的目的。圖/新華社
隨着美國共和黨參、衆兩院過半,掀起紅潮的川普確定將全面執政;2026年期中選舉之前,亦已無任何政治力量可掣肘。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將有如猛踩油門的汽車,狂奔在「美國優先」的路上,駛向「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應許之地。在上個任期啓動美中貿易戰的川普,將建構一個怎樣的美中關係?對臺海兩岸又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以經貿視角來看,結論是:川普2.0對中國將是短空長多;對臺灣來說,短期內將享受川普發起的「抗中」紅利,但如果臺海兩岸遲遲無法對話,失語的臺灣將陷入被動的窘境,淪爲美中角力下交易的籌碼。
一般認爲,川普難以預測,綜觀其行事作風,無視慣例與破壞規則,都只是爲實踐戰略目標的戰術手段。也就是說,隱藏在川普聽似粗魯、無序的言語後,是極爲精明、且善於透過交易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現實主義思維。作爲一個務實的「屠龍派」,川普想要追求的利益究竟是甚麼?他的戰略目標又爲何?
川普此次的勝選,主因在於美國民衆對高通膨、高房價下經濟困境的高度不滿,因此迴歸內政、聚焦經濟,是他「修復美國」的第一步。基於此,川普一再重申將以課徵關稅爲槓桿,達成兩個目標:一是縮減美國貿易逆差;二是促使製造業迴流。
自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產品進口來源地,也是最主要的貿易逆差國。由於川普在首次總統任內對中國推動去風險化,使得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佔比,由2017年的21.6%逐年滑落到2023年的13.9%,2023年墨西哥甚至取代中國,成美國最大進口來源國。但即便如此,美中貿易逆差始終居高不下。因此,就如川普預告,他上任後必將對中國、墨西哥、越南等主要貿易逆差國加徵關稅,以扭轉所謂的「不公平貿易」。與此同時,迫使更多企業將生產基地設在美國,以創造就業、讓勞工收入增加,藉此落實他高呼的以製造業復興爲主的「新工業主義」。
可以預期,川普2.0時期,美國將迫使北京購買更多美國產品,同時促使更多在中國的企業,將產線轉移「東向」赴美投資。也就是說,對川普來說,「抗中」只是權宜的手段,「興美」纔是真正的目的。
基於對川普一向堅持利益同盟而非價值同盟的認知下,如同本報之前社論指出,北京當局或許會以加強對美的出口管制、祭出關稅報復、強化不可靠實體清單等方式迴應川普。但評估綜合實力仍不如美國的前提,北京當局將基於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對美三原則,提出韜光養晦的懷柔戰略。
亦即,由於北京當局已累積相當因應貿易戰、科技戰的經驗與能力,且清楚知道川普只能再擔任一屆總統,因此並無意與川普纏鬥。預料北京已做好美中貿易衝突短期內必定升級的最壞打算與最好準備。但在對抗、競爭過程,北京當局將運用各種手段,例如推動元首外交,藉由習近平和川普這兩位「好朋友」的直接互動,尋求與美國達到一定的共識與合作,藉此緩解美方的步步進逼。
事實上,美國的極限施壓反而促成中國更明確的戰略轉向,如美中貿易戰前,中國高度依賴美國晶片,以致半導體自制率不到10%;但歷經美國「小院高牆」到「大院鐵幕」的科技封鎖後,不得已的北京當局透過新型舉國體制的推動,反而將半導體自制率提升到今年的預計22%。換言之,對北京來說,在懷柔美國的同時,一方面持續加快科技自主創新以強化產業韌性;一方面趁美國孤立主義崛起,透過分化歐盟,拉攏歐洲、東協、非洲等,並擴大與全球南方國家合作,重建有利中國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也就是說,對善於辯證思維的北京當局來說,川普回任後,美中關係雖然必定有相當程度的動盪,但並不如想像中的悲觀;掌握川普的交易主義思維,反而讓北京當局有相當機會創造出一個相對有利的中美關係。
因此,爲累積與北京談判籌碼,短期內美國很有可能透過與臺灣關係的升級,例如強化對臺軍售,推動官員、議員訪臺等方式,挑戰中國核心利益。但中長期來看,如果臺灣無法發揮戰略自主,建構一個能與大陸溝通甚至合作的渠道,而是固守向美國一邊倒政策,雖不致讓臺灣成爲棄子,但無論是國防預算增加到10%,或臺積電及相關供應鏈赴美,不但都是臺灣難以承受之重,更無異將臺灣的命運完全寄託在他人身上!
川普迴歸,美中亦將進入新一輪的博弈;值此關鍵時刻,怎樣最符合臺灣利益?答案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