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面對虛擬貨幣新浪潮 臺灣應謹防舊資產包袱

工商社論》

美國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針對加密貨幣在世界各地被採用的情況,於日前發佈「全球加密採用指數」的2022年調查報告。在受調查的全球146個市場中,臺灣排名爲第53,不只遠遠不如排名冠、亞軍的越南、菲律賓,也與排名第5的美國,以及排名第10的中國大陸,乃至於排名26的日本之間,呈現大幅度的落差。

檢視此一在臺灣相對陌生的有關加密貨幣在世界各地被採用情況的調查,其所採用的子指數,包括交易所收到的加密貨幣價值,P2P(點對點)交易所的交易量,加密幣零售價值,以及從DeFi(去中心化金融)協議所收到的加密貨幣價值等,以評量此一與傳統實體金融貨幣大相逕庭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在全球各國市場被接受的程度。

而新版年度調查報告所顯示的,除了越南和菲律賓竟然奪得前兩名,令人詫異與不解之外。更有意思的是,在排名前20位的國家中,除了排名第5的美國,與第17的英國之外,其他均爲新興市場國家,而其中更有10個是屬於中低收入經濟體。

解讀此一與長期來大家所習慣的,有關全球財經領域之相關議題調查報告,向來都是由G20等已開發國家或OECD成員等高收入經濟體包攬領先名次。而今竟然呈現截然不同的新樣態,至少可以歸納出以下三個意涵:

首先,分析越南、菲律賓竟然對NFT的接受度,能夠分居全球前2名,除了可以解讀成他們對於接納新型態的加密貨幣相對的比較不會受到傳統習慣的束縛。甚至也不排除越、菲兩國有意識的想要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機遇,跳脫受到傳統實體貨幣金融機制的框限,成爲非實體金融時代的領頭羊。

論及此一轉型發展模式,其實並非無前例可循。回顧上世紀八○年代中國在啓動改革開放策略時,固然一方面只能「摸着石頭過河」,但也正因爲當時「一窮二白」沒有包袱,在改革初見成效後,本應優先架設電信網路,以利跨域跨界的溝通聯繫。但時機湊巧剛好碰上網路時代,於是大量的民衆與企業團體,乃跳過裝設有線電話,直接購買使用手機通話。進而又帶動透過手機、網路線上採買交易新模式,併成就了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等新企業進軍全球市場的新契機。

其次,全球接納使用加密貨幣的前20個國家地區,竟然有一半是屬於中低收入經濟體,其實形同複製了前述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而相對的,衆多的已開發國家和高收入經濟體,當然也包括臺灣在內,他們早已習慣了用實體貨幣來進行交易採買,再加上加密貨幣雖然便捷地化繁瑣廢時的交易認證程序及成本,但基於慣習總認爲虛擬貨幣的使用沒有真實感,再加上實體貨幣有嚴謹的法制規範,而虛擬貨幣即使有去中心化及方便溯源辨識的特性,但卻擔心存有遭到訛詐買空賣空的風險。因而寧可靜觀其變,以及等到相關的法規配套完備無虞,再來進場不遲。而這樣的心思固然不應全盤否定,但卻也印證了有實體貨幣完整的法規與配套,固然可以保有既有的資產,但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卻將錯失及時轉型與時俱進的歷史機遇,坐實了守住既有「資產」,卻可能成爲坐失及時創新轉型的「包袱」了!

至於已開發國家何以只有美國和英國,得以入榜前20名,而其他諸如荷蘭、日本、新加坡等自我定位爲全球或區域金融中心的國家,卻都明顯尚未跟上接納加密貨幣的腳步。也許各有不同的考量,但與其要坐等加密貨幣能夠建構一套完整週延的運作模式才肯入場,則錯失先機的代價恐將是不可承受之重了!

回過頭來看臺灣。面對加密貨幣的橫空出世,並快速遍佈全球各地,以我們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認知與掌握能力,即使未能高居前茅,至少總應該位列前10才合理。當然,要急起直追,掌握加密貨幣不斷嚴謹化、完善化的可預見趨勢,則如何建構一套周延可行的運作機制,即使現在加速投入已經不能算是超前部署。否則果真讓既有的「資產」,成爲轉型虛擬貨幣的「包袱」,則在網路時代無國界的特性下,臺灣想要偏安一隅,到頭來如果越南、菲律賓繼續領跑,則臺灣的尷尬與失落也就不可言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