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破格思考詭異的經濟變局

工商社論

根據本報的統計,今年第三季全體上市上櫃公司繳出令人驚喜的財報,儘管面臨新臺幣匯率單季狂升5.34角的逆風,全體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仍衝上7,844.28億元的歷史新高,季增39.78%,年增26.28%;而今年前兩季遇到新冠肺炎引爆的全球封城經濟活動急凍,但是臺灣上市櫃公司今年累計前三季稅後盈餘仍然達1兆7,149億元,比去年同期還增長了10.80%。

臺灣上市公司獲利績效亮麗,而且後續動能強勁,財政部統計的出口金額在8月份首度突破單月300億美元的紀錄,8月出口311.7億美元,接着9月有307.1億美元,10月更來到322.3億美元,累計前十個月的出口總值已經來到2,803.1億美元,全年勢必又創歷史新高。由於出口是企業獲利的先行指標,預估臺灣上市公司第四季的獲利雖然未必能超過7,844億元的高峰,卻還是會遠高於過往每季5,000億元的水平,全年累計獲利將在新臺幣2兆2,000億元以上,這也是推動臺灣股市加權指數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的基本面因素。

如果回頭看看去年底各家經濟研究中心、券商分析師、或是政府調研機構的預測,當時尚未見到新冠肺炎造成全球經濟封鎖的衝擊,卻沒有任何一位經濟學家預測到臺灣上市公司優異的表現,對臺灣來說,這是美好的失誤。

我們無意探討經濟預測失效的現象,而是嘗試破格思考:臺灣上市公司在中美貿易大戰、新冠肺炎封城的災難中,究竟展現了哪些經濟學家與政府官員看不到、卻無可取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創造出口、獲利同步歷史新高的奇蹟。而今年展現的這些核心競爭力,如果明年全球經貿架構再度發生重大變動,或者如學者所說會因爲被排除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之外而痛失商機,我們又應該如何提出因應對策

「破格思考」是面對當前經濟情勢,必須有的基本態度,2020年即將進入尾聲,這是一個充滿奇特變化的年度,打破傳統經濟學、貨幣金融、財政教科書的基礎理論。摧毀性的肺炎疫情沒有引發經濟災難;中美兩大貿易強權彼此課徵懲罰性關稅,雙邊貿易額卻依然熱絡;政府瘋狂舉債、央行狂印鈔票,卻未見通貨膨脹;而原本認爲臺商夾在中美貿易爭端之間,必然淪爲雙面夾殺的三明治,結果卻創下營收與獲利的歷史新高。這些違反預期的經濟因果,正好提供了政策制定者、以及經濟與產業專家豐沛的素材,重新思考究竟甚麼纔是有效因應變局的對策。

就以RCEP與川普貿易戰來反思,甫於11月15日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爲例,傳統自由貿易理論認爲一個囊括全球逾20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必然帶來繁榮的貿易機會;但是,川普拿着懲罰性關稅大刀猛砍,高達3,50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輸出貨品都必須課徵15%的高關稅,卻沒有削減中美貿易額,那麼關稅在雙邊貿易的實質作用到底何在?是懲罰性關稅有遞延效應,需要時間纔會發生阻嚇? 還是關稅在當今的貿易體系下已經不再具有實質影響?可能就是值得經濟學家仔細研究的課題。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理論上對於參加的所有國家彼此的貿易都有實質助益,不過我們舉簽約國之間正在發生的貿易爭端爲例子,中國商務部在8月啓動對澳洲葡萄酒的反傾銷調查,預計在12月初之前對澳洲葡萄酒徵收202.7%的懲罰性關稅,理論上將造成澳洲紅酒銷往中國三倍的成本,在澳洲簽署RCEP之後,澳洲紅酒到底如何賣進中國,或者中澳雙方都會將RCEP作爲政策最高位階而貫徹零關稅的協定,也是必須仔細觀察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鋼鐵貿易臺塑在越南河靜鋼鐵廠亞洲最先進,生產效率與品質最高,在東南亞市場大量取代日本與中國鋼鐵的市佔率,卻難以順利賣進產能過剩的中國市場,也是關心經濟變局的專家們必須正視的觀察點

臺灣上市櫃公司今年前三季1.7兆元的盈餘,有高達3,751億元來自臺積電,臺積電的核心競爭力超越關稅、超越匯率變動、超越行政障礙,在全球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但是,除了臺積電之外,臺灣傳統產業從臺塑、臺泥永豐餘甚至航運業都抓到全球經濟復甦的趨勢,獲利大增長,臺灣的企業經營者用自身的實力,再次證明企業經營的實力,纔是最終決勝的關鍵。

2020年是產業競爭生死存亡的大關卡,慶幸臺灣企業經營者沒有被疫情與封鎖的困境阻卻,反而在逆勢中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必須將戰略的視野拉高,提升自我附加價值,務實地向前推進,最終以建立無可替代的優勢爲終極目標,這是政府與產業界面對變動不居的經濟變局,最應掌握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