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雲南麗江:玉龍雪山腳下演繹的“山鄉鉅變”

新華網麗江11月17日(王日晨玉龍雪山,閃耀着銀光。秀色麗江,人在路上。彩雲之南,歸去的地方……麗江,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地方,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多民族與多元文化的交匯處。麗江旅遊資源富集,“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風情”的勝景名揚天下。

金沙江流經651公里,特殊的區位讓麗江成爲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麗江主動對接和服務長江經濟發展戰略,貫徹落實雲南省“兩型三化”和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的部署要求,找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把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作爲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招,讓沿江鄉村的環境美起來、產業強起來、羣衆富起來。

玉龍山下玉湖村:從後進村先進村的“蛻變”

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羣山峻嶺之中的永恆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作者的靈感來自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從1924年到1935年在雲南西北部探險期間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的系列文章和照片。

洛克一生癡迷玉龍雪山,在當地納西族衛士的相伴下,實地考察了玉龍雪山的很多地方。在麗江,洛克把玉湖邊的“巫魯肯”村作爲他蒐集資料和研究工作的大本營。時過境遷,這個納西族先民最早定居的千年古村落如今易名玉湖村,背倚在玉龍雪山腳下歷經滄桑鉅變

玉湖村實現蛻變

走進玉龍縣白沙鎮玉湖村,獨具特色的居民建築羣令人耳目一新,建築材料以木材爲主,頂部爲方形瓦或條形掛瓦,牆體用較大的冰川石砌成,前後屋頂沿板相接處都掛有一塊魚狀木板作爲房屋裝飾,同時也象徵年年有餘。就是這樣一個古樸、整潔的小村,卻有着不堪回首的過去。

由於受氣候、土壤、水源的制約,種植業和養殖業收益低。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爲937元。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生產靠救濟,看山愁、看水愁,“有女不嫁玉湖村”成了過去玉湖的真實寫照

直到2004年,新換屆的玉湖村黨支部把工作重點放在促農增收,帶領羣衆致富。藉助玉湖地處玉龍雪山腳下的區位優勢和境內發展旅遊具備的資源條件,理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的以旅遊業爲龍頭的經濟發展新思路。按照“資源共有、利益共享、人人蔘與、戶戶受益”的模式,成立了玉湖旅遊開發合作社,把發揮黨員作用和發展旅遊業有機結合起來,把黨的建設融入到合作社開發的各個環節。

旅遊業帶動民宿發展

起初村民們對村委會產生一定的隔閡,不理解也不太相信,工作開展起來遇到不小的阻力,玉湖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和旺盛對此深有體會。儘管困難存在,但他堅持挨家挨戶去跟村民深入交流,瞭解生活情況並採取措施幫扶。特別是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進一步加深了黨羣關係心連心。“讓村民安安穩穩生活,越來越幸福,是我們作爲一名黨員的使命。”和旺盛說。今天的玉湖村,已成爲全縣出名的生態村文明村、和諧村、經濟快速發展村。形成了以玉湖旅遊合作社爲主,以村民自發參與的旅遊客棧、旅遊餐飲、旅遊購物爲輔的旅遊產業格局,全村參與旅遊服務人員接近400人,牽馬服務人員年人均收入近3萬元,其他客棧、餐飲、旅遊購物年接待人數5萬人,收入達到80餘萬元。2018年全村共接待海內外遊客86360人,旅遊收入超過1000萬元。

隨着遊客越來越多,村子的發展也越來越好,當地村民成爲了最大的受益者。村民和旺寶說,除了在家裡開民宿,自己也經常接旅拍的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過萬,年收入超過十萬元。但他並不就此滿足,希望未來能夠繼續加油,跟着村子一起更好的發展下去。通過切實加強支部班子建設,依託“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發展旅遊業,使玉湖羣衆收入增加了,村容變化了,社會文明和諧了,民族更團結了。“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民族團結是尤爲重要的,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玉湖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和新華說。接下來,玉湖村還將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以高原養生、古村落夏令營、各種經濟及時事論壇等高附加值產業爲輔的新型納西族古村落,再整合現有的農業畜牧業,積極發展有機種植和規模化養殖,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並扶持村民進行特色餐飲、住宿或手工業及其他項目的經營,留住文化載體,保存真正的納西族村落。

用活旅遊業反哺農業 甲子不再“美麗的貧窮”

與玉湖村一樣,同在玉龍雪山下的甲子村也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脫貧致富路。

甲子村地處高寒山區,自然景觀獨特秀美,但氣候寒冷。清朝末期,麗江木氏土司在這裡建牧場,最初只有爲土司放牧的納西族居住。在兵荒馬亂的時期,很多躲避戰亂和饑荒的民族選擇定居下來,納西族用開闊的胸膛接納了這些民族兄弟,形成了現在的多民族和諧聚居的村莊。昔日的甲子,老百姓只能靠種植洋芋、包穀、蕎麥等作物,飼養犛牛、山豬等牲畜討生活,是玉龍縣13個省級貧困村之一,美麗的貧困是甲子村的真實寫照。

甲子村依託玉龍雪山景區資源脫貧致富

1994年,隨着麗江拉開玉龍雪山景區旅遊大開發的序幕,世代居住在景區裡的村民們藉助玉龍雪山旅遊的東風,自發地參與到租馬、租衣等旅遊服務項目,增加了經濟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嚐到了參與旅遊的甜頭。然而,也帶來了村民自發組織、隨意參與、無序競爭等冒進參與旅遊帶來的思想困惑和陣痛,出現了景區環境污染、私搭亂建、收費混亂等旅遊經營亂象,村社棄農棄牧現象突出,老人棄養、學齡兒童失學等情況不斷顯現,社會問題和矛盾日益尖銳而突出。在旅遊開發的初期,甲子村的村民富了“錢袋”,卻窮了“腦袋”。

針對社區管理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玉龍山辦事處2006年着手實施甲子村委會旅遊反哺農業工作,甲子村羣衆不再直接從事旅遊經營服務活動,全面恢復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從景區經營收入中直補資金給甲子村羣衆。實施旅遊反哺農業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社區羣衆貧困問題,還規範了玉龍雪山景區旅遊秩序,實現了旅遊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促進羣衆脫貧致富的“雙贏”之路。

依靠旅遊反哺政策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起來了,但村組要持久健康地發展下去,還是得摒棄“等靠要”的思想,找一條自力更生髮展的新路子。如何能依託玉龍雪山的資源和品牌優勢,既有發展前景和市場,又能切合甲子村的實際?村黨總支一班人想到了一個金點子——專業做婚紗攝影的服務。

婚紗攝影已經由一件奢侈品成爲結婚的必需品,越來越得到廣大青年的普遍關注和熱誠參與。據統計,全國約有45萬家婚紗攝影公司。玉龍雪山有着獨特的風景,每年來雪山取景拍攝婚紗照的新人近5000對,但對這一領域的服務和管理還是空白。

婚紗攝影服務帶動集體經濟

根據市場需求,玉龍山辦事處多方協調爭取,註冊成立了甲子村甘子甘阪婚紗攝影服務有限公司,2017年1月1日正式營業,爲婚紗攝影人員提供車輛、化妝間等服務。公司性質爲集體控股,村民人人是股東,村黨總支書記爲法人,實行黨總支爲主導,村總支委、村委會、村監委會“三委”具體負責實施經營,玉龍山辦事處負責監管工作。公司經營獲得的利潤,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等公益事業和幫扶困難羣衆,其餘利潤按村民人口進行分紅,村“三委”班子成員和玉龍山辦事處監管人員不領取一分報酬。

村集體經濟自成立運營以來,經濟收入日益可觀,在帶動羣衆就業增收的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吸引一批學歷高、能力強的優秀青年返鄉就業。2017年收入500萬元,年人均分紅1000元;2018年收入1190萬,年人均分紅2000元;2019年收入1700萬元,年人均分紅3000元,三年來共分紅1526.85萬元。儘管受疫情影響,但由於經營得當,今年預計能達到去年水平。

甘子甘阪婚紗攝影服務有限公司車隊接待主任楊紅光動情說,“山水綠起來了,老百姓的意識也起來了,再加上政策利好和收益的提升,把大家的心拴在了一起,共同自覺地去保護生態,因爲只有這樣纔有出路。”

甲子村通過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爲脫貧致富注入了新活力,探索出了“圍繞黨建抓發展,發展經濟促黨建”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條“支部引路、公司經營、村委監管、羣衆參與、收益共享”的農旅結合特色發展新路子,成爲旅遊景區羣衆踐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依託旅遊發展集體經濟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