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服務應用平臺」 助攻PCB產業打造聰明產線

工研院研發的「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服務應用平臺」,可解決PCB產業長期以來的痛點,協助打造聰明產線。(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臺灣是PCB電路板重要生產國家,去年產值高達1.04兆元,成爲臺灣第3大兆元電子產業,但廠商製造時多請外勞操作設備,有缺乏經驗效率問題,工研院研發「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服務應用平臺」,可解決長期以來的痛點,協助PCB產業打造聰明產線,快速切入下世代生產製造,搶攻國際PCB供應鏈

工研院械械所機械所組長王裕銘指出,臺灣PCB公司95%是聘請外勞操作設備和抄表,外勞常常會缺經驗,需要仰賴資深員工靠經驗進行設備調機,同時依賴人力檢測品質,會因人而異,誤判率會隨工時增加而增加。

工研院研發的「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服務應用平臺」,建構全球首創電路板產業通訊標準格式PCBECI、整合式肇因分析模組、AI影像重繪缺陷分類等3大核心技術,目前已有20餘家業者導入後,證實可協助PCB產業改善勞工工作效率、缺經驗及判讀品質不均等痛點。

王裕銘說,該平臺建置全球首創三合一結合通訊協定,重新制定訊息封包結構,能縮短30%安裝時程,並能降低20%維護費用,透過整合肇因分析模組技術,讓設備參數自主修正,實測校正成功率達95%以上,而AI影像重繪缺陷分類技術濾除雜質,更可降低40%%資料量,使分類準確率高達98%。

該平臺在實際運用後,在設備聯網安裝時間可有效縮短30%,使廠商提升人力調度,以AI輔助人工辨識,不僅可解勞工辨識經驗不足問題,更能讓檢測品質準確率接近百分之百。

該平臺今年獲得「工研菁英獎」的產業化貢獻金牌獎,並已促成軟板廠嘉聯益系統整合商聯策科技等業者,建立國內第一條跨供應鏈的先進軟板智造產線,建構PCB智慧機械產業鏈助攻PCB產業持續領先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