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臺灣:跨裝置行動是現在式,不把握就會被淘汰

記者洪聖壹臺北報導

Google 今天(10/29)發佈「2014 臺灣裝置消費者電子商務研究報告,指出臺灣消費者平均每 8 分鐘就要滑一次手機,認爲業者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現狀,掌握到行動優勢,不管是企業、還是電商,這兩年內很有可能被淘汰。Google 臺灣提供網頁設計原則,給業者參考。

「2014 臺灣跨裝置消費者與電子商務」研究報告是今年第一季針對 3,100 名臺灣 16 歲以上,進行的線上購物行爲調查,而「臺灣線上購物與多螢研究」則是以 1,600 名,18~59 歲使用跨裝置的臺灣線上購物使用者所進行的調查,兩項研究內容涵蓋行動裝置、服飾、生活雜貨、大型家電等 10 個類別

針對這兩項數據,Google 臺灣經理陳俊廷指出,現在臺灣消費者每天花 2 小時在滑手機,平均每 8 分鐘,就要滑一次手機,但是網路廣告並不受消費者歡迎,大部份的人看完網路廣告後,大多(50%)會選擇直接關掉,在 Google 應用程式商店,廢棄的應用程式商店佔了 50%,沒有人在下載、使用。

在跨裝置使用行爲上,臺灣使用者平均每人擁有 2.7 臺聯網裝置,數量在亞洲國家位居冠軍,在這當中,臺灣 25~34 歲天天上網的比率高達 9 成(88%),55 歲以上的更高達 65%,足以顯示臺灣使用行動裝置的民衆粘着度相當高。

不過針對行動購買行爲上,陳俊廷表示,從全球 56 個國家比較數據當中,臺灣消費者在透過智慧型手機購物的比率有高達 54%,榮登世界之冠,領先英國的 45%,加拿大、法國的 43%,即便使用度相當高,臺灣只有 15.4% 的使用者對行動購物體驗感到高度滿意,相較於桌上型電腦的 42.9% 的滿意度,相差相當多,這是因爲多數使用者(41%)認爲缺乏操作便利的網站。Google 更進一步針對購買需求作研究,發現有高達七成(69%)臺灣消費者,會先研究產品再買,有 66% 會先看折扣,有 62% 會先看使用者評價

消費者購買過程中,有超過 6 成(59%)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研究跟比較,但是也有 3 成(27%)會使用平板來看相關資訊,足以顯示「現在」就已經是跨裝置使用行爲的時代。

陳俊廷進一步表示,「行動第一」(mobile first)這件事情,不管是廣告主、電商,全都是應該要了解的趨勢,這已經不再是口號,而是應該要去積極瞭解的「現狀」。陳俊廷認爲就跨裝置佈局來說,搶得先機是很重要的,先機不能失,如果現在還不去做,會有很大的問題,而且應該要提供方便好用的行動版本網站;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現狀,掌握到行動的趨勢,不管是企業、還是電商,這兩年內很有可能被淘汰。

Google 臺灣行銷經理 Teresa 表示,Google 跟 AnswerLab 針對 100 個網站針對每一個人做一個小時的實驗,瞭解到其實使用者針對傳統桌機跟現在的手機、平板使用思維上是完全不同的,消費者從桌機轉移到手機,不止熒幕變小、從雙手變成單手、從室內戶外,而且可能斷訊、容易因爲周遭環境分心,這些整個使用情境都跟傳統桌機不一樣。

關於行動網站設計, Teresa 發佈行動網站設計原則,首先,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通常是沒耐性,所以速度就是決勝關鍵建議業者在網站上線前,可以透過 Page Speed Insights 測試,來了解網站使用品質

再來,是搜尋功能的設計,業者應該要把搜尋 Bar 設計在顯眼的位置,設計上應該要用關鍵字關聯字功能,而且還要精準、快速提供消費者真正要的結果。

第三方面,Teresa 表示,網站可以透過篩選器來協助使用者瀏覽跟導覽。Teresa 強力建議商品型網站,應該在首頁下面列出消費者最近瀏覽的產品,這樣消費者即使斷訊連回來,也可以很快、很簡便找到他想要找到的商品。

再來是消費者評價跟社羣分享功能,如果網站上,有消費者評價或是社羣分享、轉寄功能,對於購買就很有幫助。

而針對使用者帳號上,如果業者提供社羣帳號額外登入選擇,登入之後還要可以在其他平臺進行使用資訊無縫串聯,不用再重新挑選,而且讓消費者在不同平臺就可以結帳,最好是提供消費者「先逛再買」,不一定要求消費者先註冊,甚至以「訪客」的形式,不需要註冊就可以進行購買,如此更能增加營收來源。

Teresa 更進一步建議業者「必須」設計行動版網頁,而且是針對手機設計一個完整的手機使用者版本,從封面內頁

簡而言之,Google 臺灣透過這次針對現有臺灣品牌業者、電子商務網站研究後,認爲多數現有網站迫切需要改變的,是讓使用者以訪客身份瀏覽網站、購物,如此一來尤其對於電商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再者就是一定要在首頁上,顯示使用這最近瀏覽的商品,最後是調整網頁使用品質,尤其下載速度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