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理橫氣壯只是讓惡政更惡

若將時標回撥至三、四年前,當時若有政客主張進口萊豬是擴大國際能見度的必要手段、甚至認爲萊豬給窮人多一個選擇、或是主張不進口核食會讓日本友人臉上無光,相信會被譴責譏嘲至無地自容,現今卻變成意見主流、反對者甚可能被批評爲不顧大局,短短數年翻轉至此,除了臺灣社會集體認知系統失調之外,主政者以理橫氣壯之風格強勢推行也是關鍵。何以出現此種風格,又主政者的此種行事風格,會對全組織造成何種影響,相當值得關注。

直觀就是惡政的一件事,何以主事者可以理橫氣壯?其原因在於很少有一項政策全益全害所有人所有事。秦始皇過世後,矯詔扶持胡亥登位的趙高,明瞭到胡亥的兄弟姊妹還是能夠取自己性命,便遊說胡亥殘殺始皇留下的所有其他子女,趙高遊說時所用的理由,居然是這些兄弟姊妹會危害到胡亥的統治,胡亥竟也相信了。可見即使是滅絕人倫、摧殘義理的惡政,都可以編造出於一人之一得。

編造出於一人之一得,需要有體貼入微、將心比心的細緻;但要理橫氣壯地推行惡政,尚須有睥睨寰宇、肆無忌憚的氣勢唐玄宗時的權相李林甫即爲知名史例,他任宰相十九年,獨攬朝政,矇蔽皇帝耳目。他「無學術,發言陋鄙,聞者竊笑」;在某次被彈劾後,他召集諫官,說當今明主在上,羣臣順從都來不及,還要議論什麼呢?衆官沒見過立仗馬嗎?這些馬終日無聲,就可以吃好食;但一出聲則會被罷黜,之後若想不再鳴叫,還有辦法嗎?此後諫官不再進言,李林甫更爲隨心所欲。

然而這理橫氣壯帶來極大的隱禍,許多史家認爲雖然唐朝中衰的顯因是李林甫掌權後約20年的安史之亂,但李林甫掌權造成天下是非混亂,惡者益進、善者益退,就已經種下禍根,當少有人會再堅持義理時,即代表振衰起敝的力量竭盡,從衰頹到滅亡,就只是彈指之間了。正道衰微,此爲理橫氣壯使惡政更惡之一

理橫氣壯讓惡政更惡的第二項是使冤怨深埋。如前述,很少會有全益或全害的政策,故一項政策往往是落在善惡光譜帶間、而非端點之上,在不得已而需採行一益九害的政策下,若能誠懇認清及面對那九害,心懷悲憫、謹慎行事,則造禍尚可有所止;若是理橫氣壯,則勢必要力圖掩飾害處,甚至以刑罰禁言在所不惜,如此則使受害者或無所知覺、或無處申辯,終至惡政更惡。

如何限縮惡政危害,可以從武則天酷吏先用後棄獲得啓發。武則天立周代唐後,爲剷除反對勢力及整頓吏治,便鼓勵告密、並起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主持刑獄,儘管收效,但「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大臣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訣別,造成不少冤錯假案。周、來被治罪後,武則天對於朝臣反逆案件頗多,懷疑有冤獄;大臣姚崇對此指出,因謀反罪處死者,大多是周興等羅織罪名,以求取功勞造成。過去陛下派親近大臣去查,這些大臣也未必能保全自己,豈敢動搖酷吏的結論。被問者若翻供,又懼怕再遭毒刑,當然不願翻供。姚崇更以一門百口性命保證大臣不會再有謀反者,這段應對成爲武則天一朝從酷吏當道轉向賢能主政的關鍵,這正是姚崇能從受害者委屈心境細微處體會而成其功,若是情境倒轉,無人能從先前酷吏惡政的受害者出發,讓惡政受害者無處吐怨申冤,將導致冤怨深埋,此爲理橫氣壯使惡政更惡之二。

惡政之推行,即使是佈局斜塌,錯子連環之後,面對失敗終局不得不接受的條件,若能坦誠以示,尚可被理解接受,尋求補救;倘使還要佯裝成智珠在握,對忠告者怒叱拳毆,耽溺於局中,恐將輸至一子不剩,一敗塗地。此即爲理橫氣壯將使惡政更惡之三。正道衰微、冤怨深埋、一敗塗地此三者惡政之更惡,是政府以理橫氣壯之姿,推動萊豬進口當有之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