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證券期貨業ESG升級 建構永續金融

根據國泰金委託贊助國立臺北大學的《2021年臺灣永續投資調查》調查,2020年臺灣SRI投資金額爲17.6兆新臺幣,永續投資比爲37%,略高於全球平均,其中,投信投顧業的SRI成長最快速,年成長率達109%。

在永續治理與ESG資訊揭露方面,目前國內金融業中仍以大型金控、銀行、保險業較爲完善。爲健全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金管會發布「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以下簡稱:轉型策略),協助證券期貨業順利轉型,辨識風險與機會,及市場定位與商機,以提升整體證券期貨業之國際競爭力。金管會順應國際潮流,因勢利導統合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及集保結算等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及三大產業公會力量,共同協助金管會推動我國證券期貨永續發展。本轉型策略宏觀具體,以三年爲期,從今(2022)年起到2024年,訂定「完善永續生態體系」、「維護資本市場交易秩序與穩定」、「強化證券期貨業自律機制與整合資源」、「健全證券期貨業經營與業務轉型」、「保障投資交易人權益及建構公平友善服務」等五大目標,建置3大推動架構、10項策略及27項具體措施,提供證券期貨業者具體的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

首先,在治理上,要求按季提報董事會永續發展與ESG執行成效;訂定短、中、長期政策及各年度具體措施,也要求落實董事會及經營管理階層之問責制度;全面強化資安防護能力,並逐步推動設立適當之功能性委員會。其次,在推動上,承銷及財務顧問業務需輔導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落實各項永續發展及ESG推動方案;自營、投資、基金及全權委託業務需建立自律、提升誘因與獎勵及強化監理機制,如發行追蹤ESG指數的ETN、基金、槓桿保證契約等,可以列入永續金融評比加分項目;經紀、財富管理及基金銷售業務則需落實公平待客及強化銀髮族與身心障礙等特定族羣之投資人保護。

換言之,證券商及期貨商部分,將強化自行買賣股票或期貨交易時的內部作業流程,無論內部或外部蒐集資料,或是與公司議合及迴應的執行結果等,都要將ESG納入投資考量。而投信基金及全權委託部分,則參考國外規範,研訂投信業ESG投資與風險管理作業流程指引。最後,在揭露上,將參考TCFD強化證券期貨業因應氣候變遷風險能力,並推動官網設立永續專區、編制永續報告書、揭露碳盤查以及ESG基金商品資訊,以完善證券期貨業資訊揭露管道及對外溝通。

對規模較小、ESG起步較晚的業者或許會感受到壓力。業者如能有效執行永續轉型策略,將有助於掌握龐大的永續商機。近年來國際大廠紛紛推動淨零碳排。例如,蘋果公司承諾在2030年,其供應鏈與產品實現100%碳中和。國內上市櫃公司未來勢必要推動淨零碳排,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國際大廠訂單。證券期貨業則必須要清楚客戶及投資人的需求與商機所在,以協助客戶瞭解市場脈動,提供即時的輔導與諮詢,此外,投信發私募基金投資綠電等也有不少商機。規模較大起步較早的業者或已大致完成策略內容,規模較小或ESG起步較晚的業者可觀摩學習國內的ESG典範業者,並依照轉型策略內容循序漸進、積極推動執行。

轉型策略與「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相互呼應,使我國金融資本市場與產業碳盤查、減碳等作法相互配合,讓永續工程推動上更有層次。爲因應2026年歐盟要對供應鏈碳排課碳稅,金管會今年3月啓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定資本額100億元以上的163家鋼鐵、水泥業上市櫃公司,應在明(2023)年完成第一階段的碳盤查與揭露,並於2024年完成查證。全體上市櫃個體公司則在2026年(合併報表子公司在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以應對自2023年開始申報,2026年正式上路的歐盟碳邊境調整制度(CBAM)。若均能落實,國內上市櫃公司就能超前部署,在2026年歐盟課稅前完成碳盤查工作。

「永續發展」已成爲全球趨勢與普世價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6)剛在去年底落幕,各國皆已做出淨零碳排承諾,臺灣也宣示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現在正是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也帶動金融、證券市場新興商機浮現,爲進一步接軌國際,證券期貨業者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證交所近年來在積極推動永續資本市場上,從「營造企業永續發展生態系」、「強化企業永續資訊揭露」到「完善公司治理文化」,由廣至深帶動資本市場中的企業、投資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良性互動,創造經濟、環境、社會三贏,已獲初步成效。展望未來,金管會與證券交易所領頭的證券周邊單位,一起建立溝通與協調管道、建置自律機制並整合產業資源,共同促進證券期貨業者永續發展,以全面強化提升國際永續競爭力,順利打進國際杯。同時,證券期貨業發揮對被投資公司的ESG正向影響力,帶動整體產業落實節能減碳等永續管理作爲,將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產生莫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