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創新永續發展債券 助攻企業淨零轉型

爲呼應全球淨零趨勢,國發會於2022年3月30日公佈了「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也首次全面揭露臺灣在2050達到淨零的方法與目標。在各國政府的引領下,企業、投資人宣佈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放,全球達到零排放的行動及競賽已經開始,這代表很多產業開始面臨淨零政策的危機與挑戰,臺灣產業也不例外。

淨零轉型需要大量資本,依據世界經濟論壇(2021)年的Financing the Transition to a Net-Zero Future研究報告顯示,在達到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下,估計到2030年每年需要投入4.3兆美元,這個金額是2020年每年投入1.4兆美元的3倍,仍有很大的資金缺口,因此,永續投融資工具是促進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力。

正如近年來國際永續發展債券市場交易量持續快速增加可以看出,依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最新的市場分析,2022年上半年,貼有綠色、社會、可持續發展、永續連結和轉型(GSS+)標籤的債券融資工具發行總額達到4,178億美元。臺灣櫃買中心持續推動永續發展債券市場,兼顧低碳轉型下,引導及支持實體產業永續發展,自106年制度推出以來,商品範疇也不斷創新多元化,與國際接軌,市場規模增加快速,發行金額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0%,111年1至8月已有29檔永續發展債券上櫃掛牌,發行金額共計新臺幣789.7億元,而截至8月31日止,流通在外發行檔數爲113檔,發行餘額爲新臺幣3,372.66億元。

從剛開始的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到今年7月8日建立的「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SLB)制度,持續創新永續發展債券的設計,從聚焦資金用途,到聚焦發行人永續發展目標,提升發行人在永續的發展策略,並建立符合國際標準之機制(SBP、GBP、SLBP、SBG)、以及強化資訊透明度,對於投資人創造債券市場活絡的基礎,皆有助於拓展臺灣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

臺灣多元化永續發展債券工具除能有效協助不同的發行人募集資金,並可滿足國內外投資人責任投資的選擇,尤其臺灣機構投資人握有的資產規模很高,有很大的長期投資需求,如退休基金、壽險公司,在遵守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要求下,永續發展債券正符合永續投資長期資金的效益,另外,在歐洲永續投資的監管要求下也創造綠色投資的國際金流,包括在2020年歐盟永續金融行動計劃推出的永續分類(EUTaxonomy),以及2021年永續財務揭露原則(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SFDR)的兩大監管重點,臺灣永續發展債券工具強化資金透明度、增加資訊揭露透明度以及國際認證標準之機制,避免漂綠,亦是能掌握此國際永續金融趨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競爭力的機會與國際能見度。

COVID-19讓大家更加註重企業的韌性,如何促進企業淨零轉型,引領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發展,才能提升產業的國際永續競爭力,是現階段永續金融生態圈需發揮助攻的時刻,在主管機關推動「公司治理3.0」、「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及「資本市場藍圖」下,以「韌性」、「普惠」、「永續」、「創新」之四大核心理念爲基礎之前瞻性,期能透過金融的力量化氣候危機爲轉機,共同創造臺灣市場產業、資本市場之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