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態氣候 兩岸學生助力改善城市生活環境

▲「兩岸青年生態氣候交流會」,提供平臺讓兩岸氣象人充分溝通,交換心得 。(圖/記者魏有德攝)

記者魏有德/福州採訪報導

全球氣候變遷、暖化現象嚴重,根據《自然》期刊研究預測,2100年前後,大陸華北地區均溫將達到攝氏35度,成爲熱浪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本屆福州海青節新增設的研討活動,讓兩岸氣象相關青年與福建氣象局專家對話,共同爲城市發展與生態維持取得平衡點,盡一份心力

臺灣大學教室周仲島以2015年蘇迪勒颱風橫掃臺灣、福建,造成重大災情爲例,他提到,兩地氣候、地形相似,打造一個交換訊息的平臺,讓兩岸有志青年可以通過學術研討,提高防災減災意識,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福建省氣象服務中心黃志剛智慧氣象爲例,打造美好城市願景 。(圖/記者魏有德攝)

福建省氣象服務中心黃志剛從「智慧氣象」爲出發點,希望學生在減災防災的意識中,逐步提升到改善城市生活。他表示,智慧氣象是基於現代科技進步,使得數據開放、共享、融合。透過幾個小程式民衆可以隨時掌握天氣資訊,最基本的氣象APP軟體,及時提供訊息的功能可以達到預警、提醒的效果

臺大博士生榮光臺上分享研究進程 。(圖/記者魏有德攝)

臺大博士生修榮光以臺灣夏季暴雨警示爲題,希望透過更精準雷達與數據分析,透過蒐集資料得知午後雷陣雨特徵。他提到,藉由分析資料,希望找到在雷達或環境溫溼度改變特徵,在何種情況下才會發生豪雨;目前透過數值模式,可以掌握6成以上豪雨的發生,比原先預測只能達到三成,超出許多。

▲「兩岸青年生態與氣候交流會,希望透過兩岸氣象人的碰撞,打造成閩臺氣象交流的新平臺 。(圖/記者魏有德攝)

「兩岸青年生態與氣候交流會」是今年海峽青年節的新增活動,希望透過兩岸氣象人的碰撞,打造成爲閩臺氣象交流合作的新平臺,讓地緣、地形、氣候相近的臺灣與福建,可以將研究成果轉換成推動美好生活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