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重磅定調,超預期提降準!這件大事也敲定

(原標題:剛剛!國常會重磅定調,超預期降準!富時A50瞬間拉昇,貨幣政策"燃起"想象空間?這件大事也敲定)

國常會再提降準,讓市場對貨幣政策的調整重新“燃起”想象。

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推動醫保服務高效便民;確定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決定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推出支持碳減排的措施。

此次國常會時隔多日再提“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年初以來,官方多次強調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已經讓市場形成了今年貨幣政策不鬆不緊的預期,恰逢年中,不少機構研報在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時,都認爲下半年既不存在降準降息,也不存在加息的可能。然而,國常會“出其不意”的再提降準,讓市場重新關注貨幣政策調整的可能性。

消息發佈後,富時中國A50期貨大幅拉昇,截至當晚22點左右,漲幅超0.5%!

此外,爲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國常會提出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的發展,並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在試點基礎上,於今年7月擇時啓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近期,在碳中和的熱度下,資本市場中新能源板塊表現強勁,國常會提出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穩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市場普遍看好新能源板塊的中長期發展前景。

超預期再提降準,有何深意?

會議決定,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問題備受關注,國常會早在5月19日就專門對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走出部署,此次會議再度關注大宗商品價格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也反映出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已對企業經營造成實質影響並引起官方高度關注。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7月7日表示,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有可能會對今年下半年造成一些生產和經濟基本面的負面影響。上半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總體而言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甚至會帶來一些正面影響。後者是因爲市場往往買漲不買跌,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的時候會推動市場對原材料的需求。然而,在貨幣信貸政策維持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原材料價格的上升會使得實際的貨幣信貸條件收緊,這一效應會在下半年逐漸顯現,不少板塊(尤其是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的板塊)將會更明顯地感受到資金面收緊,從而對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亦有資深宏觀經濟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作爲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重要一方面,當前的投資還是相對較弱的,此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幅度與持續時間取決於需求反彈持續性、供給恢復程度、流動性等多個因素,可能會出現超預期上漲情況,成本上升等可能會給企業生產和投資帶來的不利影響,此時國常會再提降準,或許有出於對衝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支撐投資的考量

降準也利於“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對記者表示,降準可以爲銀行節約資金成本,有助於引導LPR和綜合融資成本下行。LPR與MLF利率之間的利差受到商業銀行自身的資金成本、市場供求和風險溢價因素的影響,降準可以爲銀行節約資金成本。同時,降準改善了金融體系的資金供求關係,起到了平抑同業負債以及被動負債資金成本的作用。如果商業銀行可以將這部分政策紅利毫無保留地向下遊傳導,那麼LPR和綜合融資成本都能夠穩中有降。

下一輪降準形式及時點猜想

儘管此次國常會提降準超預期,但從歷次國常會對於降準的表態看,國常會提到降準並不意味着降準在會後會很快落地

即便此次降準“預告”很快會成爲現實,但從最終釋放的流動性規模看預計也會相對有限,畢竟國常會強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下半年如果實施降準預計更可能起到對衝作用,因爲下半年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規模較大,用降準置換到期MLF或是較好的方式,既可以用降準的長期低成本資金置換,降低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從而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可以避免向市場釋放貨幣政策轉爲寬鬆的混亂信號。

張旭表示,貨幣政策仍是“穩”字當頭的。事實上,“降準”與“穩”這兩者並不矛盾。不應簡單地將降準理解爲總量上的放鬆,而應清醒地意識到本次降準是爲了對衝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而不是爲了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因此其具有明顯的結構性屬性,且很可能不會釋放太多的流動性。

同時,二季度將有1.7萬億元的MLF到期,降準與MLF到期相配合,可以做到在不大水漫灌的基礎上實現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支持的目標。預計央行依然會對流動性進行精準調節,熨平短期擾動因素,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波動,相信兩者的利差將維持在合理的範圍內。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則認爲,下半年降準的形式更可能會傾向於定向降準,特別是針對中小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定向支持力度。對於降準的時點,預計會綜合通脹水平等因素考量,當前PPI增速高點已過,CPI水平總體溫和,如果六七月份的通脹水平開始趨於收斂或回落,那麼三季度末會是實施定向降準相對較好的時間窗口。

“雙碳”轉型下催生投資新機會

爲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國常會提出,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的發展,並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在試點基礎上,於今年7月擇時啓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下一步還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爲實現“雙碳”目標,年初以來各項降碳減排政策有序落地,政策紅利推動能源板塊、新材料板塊持續攀升。中國銀行研究院研報認爲,下半年,與“碳中和”相關的新能源、電力、環保、有色等板塊,特別是以光伏、風電、儲能、氫能、新能源汽車爲代表的新能源行業,在“碳中和”政策紅利下,包括供應鏈上下游、製造端、運營端在內的全產業鏈都將受益於相關投資的拉動。

碳中和轉型了催生了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Matthew Weller近日表示,電動汽車無疑是“綠色革命”下最受關注的產物,投資者顯然對它們充滿熱情,但當前相關股票估值高企,而且是以未來多年指數級增長和市場份額上升作爲基礎進行折現的結果,高估值能否持續就要看這種未來的預期會否持續兌現。對電動汽車而言,其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老牌汽車製造商,它們將通過自身積累的基礎設施和分銷網絡搶佔市場份額。而且相比起造車新勢力普遍超10倍的企業價值收益比,老牌的汽車製造商估值更低、產量更高。此外,就碳中和的技術而言,碳捕獲和碳封存是核心,未來電池回收市場也有巨大的潛力。

關注平臺企業派單算法,加強靈活就業勞動者權益保障

本次國常會還部署進一步推動醫保服務高效便民,確定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優化醫保便民服務,有利於更好保障羣衆健康、提升獲得感。會議確定:

一是重點面向數億流動人口特別是農民工等羣體,加快推進住院門診費用異地就醫結算服務,確保今年底前各省份60%以上的縣至少有1家普通門診費用跨省聯網機構、明年底前每個縣至少有1家定點醫療機構能夠提供包括門診費用在內的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

二是優化定點醫療機構總額預算管理,推進現有試點形成經驗,抓緊推廣。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申請定點醫藥機構,做到一視同仁。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服務,豐富保險品種,提高醫保精算水平。規範和壓減醫保支付自由裁量權,防止醫療機構年底突擊“控費”。

三是統一規範和優化醫保辦理流程,簡化辦理環節和材料,推行醫保報銷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窗辦成。依託“互聯網+”,實現醫保服務“網上辦”、“掌上辦”。

四是強化全過程監管,完善法規,依法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誘導住院、虛開發票、濫用藥物等行爲,守好用好羣衆“保命錢”。

會議指出,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有利於促進靈活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和羣衆收入。會議確定:

一是適應新就業形態,推動建立多種形式、有利於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勞動關係。對採取勞務派遣、外包等用工方式的,相關企業應合理保障勞動者權益。

二是企業應當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不得制定損害勞動者安全健康的考覈指標。督促平臺企業制定和完善訂單分配、抽成比例等制度規則和算法,聽取勞動者代表等意見,並將結果公示。不得違法限制勞動者在多平臺就業。

三是以出行、外賣、即時配送等行業爲重點,開展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四是建立適合新就業形態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補貼。

五是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