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晶片缺貨延燒 最大輸家、贏家出列(二)

NAND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公司慧榮科技週四開盤飆漲11.5%,終場收漲7%,週五再度大漲6.24%,收在59.6美元。該公司去年第四季營收爲1.439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爲86美分,優於市場預估的營收1.352億美元與每股盈餘69美分。此外,該公司預期本季營收年增19%,今年全年營收可望成長25%。

汽車消費電子產業最受煎熬 臺積電成最大贏家

隨着時間邁入2021年,晶片缺貨問題益發惡化,已從重災區車用晶片漫延到其他半導體領域,許多公司已示警營運恐受波及,如今大到汽車、小到遊戲主機都可能陷入產量危機。

美國FPGA(場域可編程閘陣列)晶片大廠賽靈思(Xilinx)執行長彭文迪(Victor Peng)上週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即提出警告,他表示,車用晶片缺貨問題已不侷限於上游晶圓代工廠,目前晶片封裝基板與其他分離式元件也陷入供應緊縮。恩智浦 (NXP) 、英飛凌 (Infineon) 、瑞薩等車用晶片大廠警告半導體短缺問題已經擴散到其他市場。手機晶片大廠高通上週警告晶片供應吃緊將使營收受到衝擊,其大客戶蘋果也警告部分零組件缺貨阻礙 了iPhone 12高階機型的銷售。

車用晶片荒已經危及汽車製造大國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的復甦力道,美國、日本、德國政府不得不向臺灣求援,彭博更以專題報導點出全球對臺灣的依賴程度已達危險等級。

在德國經濟暨能源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致函臺灣政府,並直接指名請臺積電應援之後,臺積電迴應緩解車用晶片供應短缺是公司的當務之急,並承諾將與客戶確認需求,加速生產相關車用晶片。惟包括臺積電在內,許多代工廠產能都已滿載,而晶片廠提高產量無法一蹴可幾,需要投注龐大資金與不短的時間,因此各路瘋搶晶片、晶片短缺恐造成產出斷貨戲碼短期應仍無解。在這種情況下,汽車製造業與消費電子產業仍將是最受煎熬的族羣

晶片缺貨問題已迫使福斯、福特、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速霸陸等汽車製造商相繼宣佈減產,通用上週亦宣佈其北美3座工廠與南韓廠將減產,可能影響Chevrolet Malibu轎車、Cadillac XT4休旅車、Chevy Equinox與Chevy Trax、GMC Terrain休旅車與Buick Encore小型跨界車車款

福斯汽車更呼籲歐洲政府挹注資金培植在地的晶片製造業。而中國大部分車用晶片均仰賴進口,該國電動車製造商也遭點名將面臨生產瓶頸。比亞迪等公司擁有完整供應鏈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與理想汽車會如何因應持續成長的客戶需求,目前尚不得而知。

汽車產業研調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預估通用汽車本週將減產近1萬輛車,並預估到今年底全球汽車產業的整體減產數量恐將達到96.4萬輛。IHS Markit預估今年首季汽車產量將較原訂目標減少67.2萬輛,而晶片缺貨問題將延續到下半年。

消費類電子產品製造商也深受晶片缺貨之苦。微軟此前警告Xbox Series S與Xbox Series X的供應短缺將持續到6月。索尼上週發佈財報後坦言受半導體缺貨影響,公司難以提高PlayStation 5遊戲機產量,今年恐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超微則表示,到今年秋季前,遊戲機製造商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IC設計公司奇景光電(Himax Technologies)則點名筆記本型電腦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手機與數位相機都可能面臨晶片短缺帶來的挑戰。

在這一波晶片大缺貨下,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無疑是最大贏家。臺積電2020年營收達臺幣1339兆元,稅後淨利逾臺幣5178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臺積電預估2020到2025年以美元計營收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10%~15%。分析師看好臺積電今年盈餘可望成長逾 18%,而隨着電動車、5G手機等電子裝置持續熱銷,臺積電料將成爲2021年晶片供應吃緊的最大受益者。

在家上班上課與宅娛樂需求帶動電腦與遊戲機需求激增,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際,半導體產業卻在2020年迎來大豐收。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此前公佈2020年全球整體半導體銷售額成長6.5%,第四季表現尤爲亮眼,銷售額年增8.3%、季增3.5%。分析師看好需求熱度仍將居高不下,2021年半導體市場仍可望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