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美方製造的“伏特颱風”只會刮向自己
章思遠
2023年5月,微軟公司發佈報告稱,“中國政府支持”的黑客組織“伏特颱風”正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動持續攻擊。此消息一出,各大西方媒體紛紛跟進報道。美國政府更是如獲至寶,各家情報機構甚至FBI局長親自下場,會同“五眼”其他盟友持續不斷翻炒。爲了吸引眼球,美方甚至替“中方黑客組織”命名了“伏特颱風”這個頗具威懾性的花名,意圖在網絡空間掀起一場針對中國的完美“風暴”。
美西方國家本以爲能再次利用輿論優勢將“網絡攻擊發起者”的髒水潑向中國政府。然而,令他們失望的是,這次中方予以正面回擊。今年4月和7月,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等機構兩次發佈長篇報告,充分、詳實證明了“伏特颱風”行動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聯邦調查局等情報機構幕後策劃,國會反華議員、多個聯邦政府部門以及“五眼聯盟”國家網絡安全主管部門共同參與,通過拼湊證據,散佈中國“網絡威脅論”誤導美公衆,以獲取國會預算撥款、政府合同,撈取政治資源。
面對中方有備而來的反擊,美國政府一改一年多來炒作“伏特颱風”的熱絡勁,罕見地陷入了沉默,僅派出相關公司簡單辯解。用當下的一句流行語來說,這樣的沉默實際上“震耳欲聾”,已經說明了一切。
“伏特颱風”不是第一場針對中國的網絡風暴,也不會是最後一場。除了污衊抹黑,美方長期、持續對華實施大規模網絡攻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賊喊捉賊”。據報道,僅2023年5月以來,美國官方背景的黑客組織對中國的網絡攻擊就超過4500萬次,受害單位超過140家,其中攻擊武器樣本都指向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等部門。僅2021年上半年,中國捕獲惡意程序樣本數量約2307萬個,其中約49%來自美國;惡意程序控制服務器來源國家中,美國同樣以15.6%高居首位。西北工業大學、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等機構受境外網絡攻擊案中,均發現符合美國網絡武器特徵的攻擊手段。
中國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者,一貫反對並打擊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主張各國應在堅持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不使用武力等原則基礎上,建設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今年恰逢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十週年。這十年來,中國積極參與互聯網全球治理,不斷深化數字國際合作,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先後發佈《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等一系列成果,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網絡空間應該是各方交流互鑑、友好合作的有益平臺,而不是栽贓抹黑、攻擊竊密的“隱秘戰場”。中美兩國曾於2015年就網絡安全問題達成一些共識。然而美方抱持“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對話態度,這一難得的網絡對話合作機制未能持續下去。儘管如此,中方一如既往地對同美方開展網絡對話合作持開放態度,當然前提是要相互尊重。作爲網絡領域的頭號強國,美國應承擔自身責任,停止將網絡安全政治化,停止對華污衊抹黑和攻擊制裁,不要再製造更多的網絡風暴。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