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難以破解的美國種族歧視之殤

2020年5月25日,美國非洲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頸”致死。這一事件在美國引發廣泛抗議運動。近日,爲紀念弗洛伊德逝世一週年,美國多地舉行了悼念及遊行活動。

過去一年,美國民間爲消除種族歧視不斷抗爭,但成果寥寥。目前,弗洛伊德案主犯德雷克肖萬被控謀殺等所有罪名成立,量刑仍不確定。對其他3名涉案前警察的審判則被延期。

一年來,黑人遭遇暴力執法的情況並未改善,“黑人的命也是命”仍停留在口頭上。

2020年美國《警察暴力地圖數據顯示,佔美國人口總數13%的黑人,被警察槍殺的數量佔被槍殺總人數的28%,被殺的可能性是白人的3倍。2021年5月,一份由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美國公共電視網以及馬里斯特民調中心聯合公佈的民調顯示,42%的受訪者認爲,過去一年美國的種族關係惡化,只有17%的受訪者認爲情況有所好轉。

儘管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大規模抗議,但正如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哈基姆傑斐遜所說,此事件引發的反思看上去並未持續

弗洛伊德之死僅僅3個月後,手無寸鐵的黑人男子雅各布・布萊克在自己3個孩子面前,被白人警察從背後襲擊,身中7槍。“24小時都疼”的布萊克說,“呼吸都會疼”。他的腰部以下失去知覺,已經癱瘓,而相關涉事警察並未因此受到指控

今年2月,另一名黑人男子丹尼爾普魯德遭跪壓致死的案件又有了 “進展”――紐約州檢察長陪審團決定不起訴涉案的7名警察。普魯德去年3月遭到警察跪壓,普魯德當場窒息,並在數天後死亡。

4月,距離弗洛伊德案案發地約16公里處,黑人男子當特・賴特被白人警察槍擊身亡,該州警方稱涉事警察誤將手槍當作電擊槍,引發“悲劇”。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曾表示,系統性的種族主義是美國靈魂污點。拜登曾誓言,在5月25日弗洛伊德逝世一週年之際,通過《弗洛伊德警察執法公正法案》。然而,這項旨在解決警察系統中種族歧視問題改革法案在參議院受阻。兩黨在限制豁免權等問題上不斷角力共和黨人反對取消警察的限制豁免權,而民主黨認爲這一原則可以讓警察“先開槍後思考”。

事實上,不只是黑人,美國的其他少數族裔也經受着種族偏見與歧視。從91歲亞裔老人唐人街被推倒到亞裔男子地鐵遭鎖喉,再到按摩院6名亞裔女性被槍擊死亡,種族主義撕裂着美國社會。據美國“停止針對亞太裔的仇恨”組織統計,從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來,全美共發生了6603起針對亞裔的騷擾、人身攻擊、侵犯權利等仇恨事件,僅2021年3月一個月內,就發生了2808起仇恨事件。

向來以種族、文化“大熔爐”自居的美國,近年來不斷面臨着“熔爐”被“打翻”的尷尬與諷刺。從“我無法呼吸”到“呼吸都會疼”,從“黑人的命也是命”到“亞裔的命也是命”,美國舊傷未愈,又添新病,種族主義的頑疾已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