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疫苗旅遊”暴露美國過量囤積疫苗的道德暴行

“我們來到美國不是爲了‘美國夢’,而是爲了‘疫苗夢’。”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中,一位前往美國接種疫苗的秘魯公民說道。當前,秘魯是全球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每10萬人就有551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

面對如此危局,秘魯並沒能獲取足夠多的新冠疫苗,去外國接種疫苗的“疫苗旅遊”成爲民衆迫不得已的選擇,而囤積大量疫苗的美國正是熱門“旅遊目的地”。秘魯有官員稱,前往國外接種疫苗的秘魯人估計已達到7萬,其中前往美國的人數連月來翻了4倍。由於需求大增,飛往美國的機票價格也翻了數倍。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得起前往美國的“疫苗旅遊”。

紐約時報文章指出,涌至美國的“疫苗遊客”多來自拉丁美洲各國,他們往往是擁有美國旅遊簽證的富人中產階級窮人無力支付高昂旅行費用。泛美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儘管美洲人口已接種超4億劑新冠疫苗,但其中大部分都在美國,只有3%的拉丁美洲人完成了疫苗接種。

由此可見,“疫苗旅遊”是疫苗分配失衡的畸形產物,不僅對控制疫情弊大於利,也進一步加深了社會撕裂。而美國在他國“一劑難求”之時大量囤積疫苗,無疑在爲這場危機推波助瀾。

西方媒體報道,美國已搶購約26億劑疫苗,佔全球四分之一,遠超自身所需,上億劑疫苗正閒置倉庫裡。美國阿肯色州州長在與白宮電話會議上甚至表示,“我們擁有可供分享的疫苗,我們擔心這些疫苗會過期。”美國戰略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全球衛生政策中心主任斯蒂芬莫里森則指出,美國將擁有“令人尷尬的”新冠疫苗積壓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到今年年底前,美國或將擁有超過10億劑剩餘疫苗。報告稱,“鑑於疫苗分配問題越發敏感,幾乎可以肯定,如果此事處理不當,拜登政府的外交和國際經濟政策目標將受到衝擊。”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世界上還有十幾個國家甚至是“疫苗沙漠”,連在一線救治患者醫生都沒有接種過一劑新冠疫苗。沃克斯新聞網在文章中指出,“美國疫苗如此巨大的盈餘令人震驚,以至於美國不與世界分享,就會在道德上顯得不合理。”

與此同時,中美截然不同的做法形成鮮明對照。在自身人口基數巨大,疫苗供應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中方已經向國際社會提供了超過3.5億劑疫苗,包括向80多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同時中方還同多個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生產,迅速推進疫苗的大規模生產。

世衛組織總幹事德塞曾表示,全球疫苗失衡是一場道德災難聯合國秘書長特雷斯也多次批評一些發達國家搞“疫苗民族主義”、囤積疫苗以及與疫苗供應商私下達成交易等諸多行爲,指出疫苗分配不公“違背道德”,呼籲推動疫苗的全球公平分配。就在此時,美國仍不斷強調,在疫苗分配問題上應堅持“美國第一”“美國優先”,並限制疫苗原材料出口。

“說多做少”或“只說不做”是美國政客的一向做派。但是,疫情面前,讓自己的“美國夢”成爲別人的“疫苗夢”,無疑是一場道德上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