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全球及臺灣筆電受「疫」 今年出貨估創5年高

資策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中傑。(資策會MIC提供)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帶動換機潮提前,預估今年全球筆電出貨將達1.7億臺、成長達6%,其中臺灣筆電出貨估成長達7.9%,雙創近5年新高。不過,由於換機潮提前,預估明年全球筆電出貨將衰退4.3%,臺灣出貨亦將小幅衰退。

伺服器方面,資策會MIC指出,5G與遠距應用成爲2大成長動能資料傳輸加大將促使企業用戶與資料中心升級。隨着遠距成爲常態,全球伺服器今年出貨估成長2.9%,其中臺灣受惠疫情帶動產能擴大,出貨估成長5.4%,表現優於去年。

展望明年,資策會MIC預期英特爾(Intel)新品換機潮成長、5G滲透率提高對數據中心運算儲存需求,皆有利於臺灣伺服器出貨。不過,遠距辦公趨勢造成桌機市場需求衰弱,預估明年臺灣桌機出貨將小幅衰退0.4%。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楊中傑表示,資訊硬體產品市場的發展重點在於滿足人類工作與學習型態的改變,在疫情尚未緩解、遠距辦公與遠距教學持續發展下,筆電仍有成長空間,將有利於商用教育筆電廠商,商用桌機市場相較起來則受較大沖擊。

生產供應鏈轉移趨勢方面,資策會MIC指出,供應鏈遷移將是未來10年資訊產業最重要的趨勢議題之一。依據產業發展特性,思考2030年資訊系統產品區域化供應鏈的樣貌,不僅產能以供應所在區域市場爲主,長期而言關鍵零組件廠亦將跟隨組裝廠遷移。

資策會MIC預期,筆電供應鏈的組裝廠將持續移出中國大陸,雖然2030年中國大陸仍是筆記型電腦製造重鎮、但比重將下滑至40%。而關鍵零組件移往東南亞機會高,預估2030年東南亞組裝比重達50%,臺灣維持以研發爲主、組裝約佔5%。

資策會MIC認爲桌機供應鏈在中國大陸組裝比重將逐漸減低,預估2030年將僅保留組裝廠與零組件廠約2成產能。組裝將以東南亞爲重心,在泰國越南印度等地形成聚落,美洲有望成長至3成、歐洲捷克波蘭2成,關鍵零組件仍以中國大陸約4成爲主要基地

伺服器方面,資策會MIC預期2030年北美仍是最大市場,臺灣將配合北美數據中心與品牌廠擴建研發中心,中國大陸亦將投入伺服器架構研發。組裝將以北美爲重心,中國大陸保留部份組裝廠、佔比約3成,東南亞與臺灣則預估可成長至2成。

而隨着臺灣持續擴建組裝廠,資策會MIC預期關鍵零組件有望因組裝廠規模擴大而返臺。關鍵零組件部分,中國大陸仍佔6成、爲主要生產基地,東南亞將成爲供應其他地區的主力,臺灣則約佔1成。

楊中傑指出,廠商可及早思考10年後的供應鏈佈局,但之間仍存在許多挑戰,除了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國大陸政府是否會製造資金流動障礙、或推出優惠留才政策,都會對供應鏈去留造成關鍵影響。

楊中傑進一步指出,面對紅色供應鏈崛起,臺廠被取代威脅不斷,遷移耗資龐大、品牌廠補貼少也成爲遷移阻力,包含新地點的基礎建設與人力素質不佳等因素,都會爲供應鏈遷移增添難度與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