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改名「去中國」 中共黨媒:自廢武功「存在意義都出問題」

國民黨上月舉行全代會,背後熒幕秀出國旗黨徽,以及國父遺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國民黨政策執行長、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爲洲近日提議去除黨名中「中國」二次,引起大量討論。對此,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13日發文指出,改名絕非小事,背後是危險的「去中國」思維意味國民黨要背棄核心價值,跟民進黨同流合污,「真如此,則國民黨不但『自廢武功』,連存在的意義都成了問題。」

文章提到,國民黨每逢選舉失利黨內總有人認爲是輸在「不夠綠」,應向民進黨靠攏,最好改「中國國民黨」爲「臺灣國民黨」;但這思路不但是開錯藥方抓錯藥,而且是如假包換的毒藥,救不了命不說,還會讓國民黨自毀基業,喪失根本,徹底失去跟民進黨爭長短的資格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爲洲。(圖/記者林敬旻攝)

文章指出,能夠處理兩岸關係正是國民黨曾經的最大優勢所在,爲臺海和平和兩岸交流提供助力也是國民黨最大的價值所在,堅持「一箇中國」和兩岸統一是國民黨的傳承根基黨魂黨魄所在,「割裂了這些,中國國民黨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成了無根浮萍行屍走肉。」

文章提到,國民黨選舉失利的原因,不是守着「中國」,恰恰是因爲憂讒畏譏、意志消沉,不能堅持該堅持的正確理念無法在覈心論述上跟民進黨抗衡,「這些年來,人們每見民進黨不斷硬拗其『臺獨謬論、『臺灣價值』,何曾見到國民黨論述『一箇中國』不容篡改、兩岸和平發展事關同胞福祉、臺灣與大陸命運相連?」

文章指出,國民黨應該反思,當民進黨修改課綱、滲透高校、限制兩岸交流、修改島內相關法規時,在民進黨煽動兩岸仇恨、挑起兩岸對立、污名化大陸惠臺政策時,自己是否起到了應有的制衡作用,「島內政治版圖本來藍大於綠,國民黨原本形勢大好,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是因爲初始陣地不對,方向錯了?還是因爲缺乏意志品質鬥爭技巧和引領民意能力?」

文章末段強調,無力捍衛正確的理念,只會拿香跟拜民進黨,纔是國民黨真正的敗因,「說到底,兩岸和平、兩岸一家的理念,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民黨無論何時都不能爲了選票而妥協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