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壽險保費逾5成在買利變型 保險局:宣告利率不是保證

▲利變型保單熱賣,保險局提醒宣告利率不應是唯一考量。(圖/公勝保經提供)

記者戴瑞瑤臺北報導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17年國人壽險保費支出有近56%在利變型保單,而利變型年金險更成爲各大壽險公司網路投保新寵兒,今年上半年網路投保買利變年金險保費已達7.1億元,年成長14倍。保險局提醒,利變型保險的宣告利率並非保證,民衆購買時不能只以宣告利率高低爲唯一考量。

根據保發中心,2017年國人平均花14.5萬買壽險,其中最大宗就是利變型壽險(49.30%),其次依序是是投資型年金險(17.4%)、投資型壽險(14.3%)。反觀傳統壽險僅只有8.9%,第5名則是利變年金險(6.6%)。但若把利變壽險與利變年金險相加,比率高達55.9%,顯示國人去年壽險保費有一半以上都是買利變型保單。

隨着利變型保單近年成爲市場主流商品之一,也引起保險局關注。保險局表示,利變型保單本質上仍是保險商品,保險公司會收取提供保險保障的保險成本及附加費用,且宣告利率並非保證,民衆購買時不宜僅以宣告利率高低爲考量,購買前可向保險公司索取保單條款,充分了解保險商品內容,並審慎評估自身保險保障需求。

保險局說明,所謂「宣告利率」是保險公司考量保單對應資產的投資報酬率,扣除必要的成本及費用後來訂定,但宣告利率並非保單全期固定或保證,保險公司會定期公佈各商品適用的宣告利率,該利率的適用期間會依商品設計有所不同,常見爲1個月或1年。保險局強調,各保險公司對利變型保單的「宣告利率」雖有高低不同,但消費者在購買此類商品,不宜僅以宣告利率高低作考量,仍應詳細檢視商品保險範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且利變型保單雖具有宣告利率機制,但因其爲長期契約,若保戶想提前辦理解約,保險公司仍會收取解約費用,保戶可能因提前解約而導致無法拿回所繳保險費全部金額

此外,部分利變型保單是外幣計價,保險費及給付保險金幣別均爲外幣,保險局特別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

保險局也警告各保險公司,銷售利變保單或其他保險商品,使用的廣告文宣行銷話術,不可單獨以宣告利率或保單報酬率等條件,與定存或其他金融商品作比較,也不可以以宣告利率調升作爲銷售訴求,或甚至以投資目的來銷售,會扭曲保險具有保障的本質,使消費者誤解產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