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深夜直播14分鐘吸萬人!大聊自貿區嗆蔡:學法律只會講條文

郭臺銘深夜直播14分鐘,與小編一問一答以輕鬆方式聊自貿區。(圖/翻攝自臉書粉專/郭臺銘,下同)

記者柯沛辰臺北報導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8日深夜在臉書直播,大談他對自貿區的看法,表示臺灣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應該尋求最好的答案結果短短14分鐘直播,就吸引上萬網友觀看,涌進3700則留言。

郭臺銘開頭分享一則故事,講述美國哈佛經濟教授有一次回校主持畢業典禮,結果在停車場遇到以前教過的學生,但對方是來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當下學生很自豪地分享這20年來他進步很多,成就不凡,但質疑教授完全沒進步,「因爲你出給我兒子的考卷,跟我20年前寫的考卷一模一樣。」

郭臺銘說,其實所有經濟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但在不同的時機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每一個時機點都該有不同的自由貿易區政策。他進一步解釋,自貿區跟世界經濟局勢有很大關係,像是中美貿易戰、保護主義興起或關稅壁壘,這些都是自貿區成長的溫牀

▲郭臺銘分析世界經濟情勢,指設立自貿區有3個基礎環境條件

至於中華民國臺灣是否應該設置自貿區?又應該符合什麼樣的要素跟條件?郭臺銘以3點爲例:

第一, 國際貿易局勢走向保護主義,國家爲了維持競爭力,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設置自貿區,美中貿易戰、WTO式微就是最好證明。

第二, 出口導向、擁有貿易基礎環境,在供應鏈中佔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第三, 自貿區設置的地區或國家必須鄰近一個大市場,有很好的地理交通位置而且有不可被取代性,像是臺灣離中國大陸日本很近、墨西哥與美國接壤等。

郭臺銘表示,臺灣在這個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應該利用自己的基礎條件跟優勢,設置自由貿易區。至於發展哪一種自貿區,看我們想要面向美國、日本、東南亞還是中國大陸,「我們出口多以工業產品居多,農業雖然也可以,但涉及供應鏈,實現比較困難,比如說臺灣農產品運到美國就太遠了。」

針對網友憂慮對岸黑心農產品會透過臺灣自貿區銷往全世界,甚至掛上「MIT」。郭臺銘指出,自貿區不是隻賣農產品,但大家不該只以除弊的思維來考慮問題,如果是他來做,農產品可能擺最後一個順位,或直接不擺,因爲臺灣強項是工業產品、半導體電子產品五金器械高科技產品

▲郭臺銘強調,自貿區不內銷,是以加工、組裝提高附加價值,再立刻把產品銷售出去。

郭臺銘認爲,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墨西哥跟越南獲利最大,因爲他們距離兩大市場最近,加上墨西哥有簽訂美墨自由貿易協定,在國內做好汽車運到美國就沒有關稅。他強調,雙方的貿易協定、自貿區很重要,臺灣既然自身市場不大,就應該以出口爲導向,在優先順序上首先面向美國、日本市場,再來纔是面對中國大陸市場。

郭臺銘強調,自貿區一般而言都不準內銷,以加工、組裝爲主,把產品附加價值提高再外銷出去,類似臺灣過去早期的加工出口區,但當時是勞力外銷。如今臺灣有很好的半導體、軟件、網路、材料及工業,本地競爭力提升,應該着眼世界經濟情勢發展,制定符合臺灣現況的自貿區政策。

郭臺銘批評,蔡政府認爲農產品會來臺灣「洗產地資歷」再售出去,是因爲蔡總統是學法律的,只會講條文,而賴清德是做醫生的,只會判斷吃芭樂健不健康,2人對貿易都是外行

▲郭臺銘認爲,蔡英文、賴清德不懂貿易,都是外行人。(合成圖/記者屠惠剛攝)

郭臺銘解釋,全世界農產品大部分都是買美國的,很少賣給美國的,因爲美國國力雄厚,用不到2%人口能產出國內需求117%的糧食反觀中國大陸,45%人口是農民,只能產出國內需求87%的糧食,還有13%要靠進口,無論農業效率、成本、品質、規模及競爭力,都無法與美國比擬,遑論從自貿區外銷出口。

郭臺銘重申,自貿區以外銷爲主,是不做內銷的,如果做農產品,比例上是非常不恰當的,也不可能賣去美國,過去也沒有這個例子,也不可能發生。除非是美國沒有生產的農產品,例如芭樂,頂多運幾個貨櫃過去,可是大陸芭樂的品質哪能跟臺灣芭樂比,而且根本就是一般貿易,與自貿區無關。

郭臺銘指出,有人認爲自貿區可能引進帶有非洲豬瘟豬肉,但自貿區是對海關鬆綁,並不是把海關撤掉,「它(產品)進來,我們把附加價值加上去,馬上就出口,很多網友應該去思考,這其實是個假議題假消息,我們應該把它打掉。」

郭臺銘說,他最擔心的就是臺灣政府對經濟問題了解不夠深入,國民黨則提出許多興利的角度來看經濟。但現在蔡政府以除弊爲主,對經濟方面都不作爲,那最後經濟就會衰退凋零,「我們要積極提出作爲,提出最能應對的自貿區政策,讓臺灣能在中美貿易戰下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