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差是因爲課太少」 教團:暑假也可以上課

教團認爲,語文教育要從國小開始改善。(圖/記者謝婷婷攝)

記者盧映慈綜合報導

文言比例雖然已經確定,但還是有不少「白話派」的抗議聲浪,教育團體也紛紛跳出來戰成兩派。臺北新北花蓮苗栗新竹等5個縣市教師產業工會就表示,「語文素質差就是課上太少、缺乏練習!」應該從國小就開始大量接觸,如果授課時間足夠,學生程度還是不好,暑假也可以進行「補救語文課」。

教團表示,在1960年以前,教育家都認爲要讓學生透過「不斷變難的文本跟練習」來進步,語文能力也很紮實,但1960年教改開始之後,教育家不斷刪減文本、放棄紮實的練習,學生的語文程度也明顯下降;另外,大家拚命的吵高中文言的問題,但「語文能力下滑早在學前就開始了」,沒有循序漸進,怎麼進步?

▲高中國文爭議仍舊持續。(圖/資料照)

「國小的國語以前一週有9~10節,現在只剩5節,怎麼可能語文能力很好?」教團說,先把語文課程節數調升,如果還有學生沒有提升能力,教育部應該在暑假期間安排解決方式,不是拖到高年級或國中、高中;「語文能力差,其他的科目更容易表現不好,讓學生越來越挫折」,爲孩子量身打造的語文課、提升能力可以增加成就感。

教團也指出,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不只是課程太難,不能統一歸類,語文是各科目的基礎,越早發現學習成效不彰的核心,才能解決孩子痛恨學習、認爲自己很笨、課太難等延伸的問題;「教育政策必須建立在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在地化環境建構教學不同,孩子的未來不能隨意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