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澤偉:施比受更有福 品牌就是賦予產品生命力

在房地產行業中,“尚東系”幾乎家喻戶曉,但對於尚東集團的董事長郭澤偉(以下簡稱郭董)可能就很陌生,這一切源於產品的“高調”與老闆的“低調”。

最近,本站房產記者有幸見到了郭董,聽他講述了“施比受更有福”的切身體會,對於用產品傳遞理念的執着追求,以及他高度讚譽的團隊建設品牌塑造的堅定不移。他認爲,當你有能力時候,你就會想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社會貢獻就是一種幸福,心裡也會很踏實。而“尚東系”則給一個區域和一羣人做了定義,“一羣人,榮耀一座城”,給產品賦予了生命力和理念。

公益 施比受更有福

1、本站房產:最近,尚東地產和您向省光彩事業促進會捐贈人民幣300萬元,並同時向廣東僑界仁愛基金會捐贈人民幣200萬元以設立郭榮昌僑界幫扶基金。關於這次捐款和設立郭榮昌僑界幫扶基金,您的初衷是什麼?

郭澤偉:其實捐款這種善舉,肯定是要量力而行的,隨着公司不斷的發展,我們對社會的回饋也會越來越大。我們向廣東省扶貧基金會第一次捐款是2010年的首個“扶貧濟困日”,我們認捐了1000萬,分三年捐款,2010年和2011年已經分別捐款300萬,今年是400萬,認捐的1000萬今年就落實了。

與此同時,今年我們增加捐贈設立了僑界幫扶基金,它本身就有一個幫扶僑眷的活動。其實我也算是僑眷,我爺爺是華僑,我爸爸也是從新加坡回來的,這一方面我本身就熟悉。第二,我父親工作這麼多年,也分管了很長時間的僑務工作,對這方面有很多自己的體會,所以就提議能否設立這個項目,使我們每年都有一定的捐款,並將它明確地定位下來,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就樂意地接受了這個邀請,今年我們正式成立了僑界仁愛基金會下面的分支機構,主要是用來幫助僑眷僑屬的學習和生活。其主要的工作都是由僑聯會下屬的僑界仁愛基金會進行安排,我們這邊進行配合,每年的活動都是很不錯的,得到了全國僑聯和省裡面的肯定。

據統計,廣東僑聯募集的捐款佔了全國的3/4,汪洋書記對這一方面的工作抓得比較緊,所以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對他們的工作還是肯定的,基於這些前提就做了這個事。

2、本站房產:從剛纔您所說的,您和尚東集團都非常地熱心於公益事業,從汶川地震救災等,到扶貧濟困,再到教育、科技創新等等領域,尚東地產集團和您個人都經常慷慨解囊。作爲一個企業家,您對做公益事業是怎樣理解的?

郭澤偉: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你就會想起來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經常說,施比受更有福,我們能夠有能力爲別人奉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一種幸福,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很多親戚朋友,在生活上或者工作上遇到了困難,有時候會要求我給予幫助,但是講到公益,我還是更願意去做。因爲相比之下,他們不是沒有自身的能力,只是因爲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影響,而需要別人幫助。

很多身邊的朋友不理解,他們覺得我們經常捐款,而他們卻沾不了光。其實,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比如說幫身邊的朋友解決讀書的問題,他們認爲,我每年都捐這麼多,每年給他20—30萬沒有問題,但是我覺得給你這筆錢,可能你的小孩生活會更加好一點,你家庭壓力會稍微輕鬆一點,但是這僅僅是錦上添花,並不是雪中送炭。我們社會更多人需要的是雪中送炭,他們很多是連基礎教育都成問題,更加需要我們的幫助。

第二,這樣做才能使我們對社會的貢獻發揮更大的效益。有些人認爲我們這樣做是圖虛名,我自己內心也有過掙扎,究竟是不是沽名釣譽?但是慢慢地我發現並不是這樣。我們爲社會做了貢獻,我們在掙錢的時候是很踏實的,畢竟我們付出了,我們得到了,也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社會。我們覺得這方面還是很有必要的。我這個人很注重平衡學,進出要平衡,各方面都要平衡,你進了多少就要花出去,不然會有一個不平衡狀況。進多出少了就盈餘,進少出多了就是赤字。這方面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談發展 夢想實現需要等待時機

3、本站房產:尚東地產集團已經成立發展了15週年,15年來尚東集團不斷髮展壯大,創業之路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回顧起來,尚東的發展可分爲幾個階段?這其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些故事,可否跟我們分享一下?

郭澤偉:尚東的發展應該說是經歷了三個階段,早期的時候應該是處於原始積累階段,或者說是創業階段。第二階段就是人才的儲備和資源的整合階段;第三階段就是厚積薄發的階段。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的企業現階段做大的可能性很小,想做大營銷規模還不是時候,但是做強做精是我們現在的目標。目前政府導向就是把整體的房地產控制到合理的水平,但價格降下來了,質量可能就下去了。用減量來迫使價格往下走,這是目前調控的手段,對企業來說,你投入不產出的話,那是很大問題的。這是爲什麼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儘量地把價格調整到合理的水平,就是爲了突破。你想如果沒有產量的話,面對高成本,特別是管理成本、融資成本還有土地儲備成本等等方面,一年可以頂住,兩年頂不頂得住?那麼三年就會有問題了。

現階段來說,我們應該把公司定位爲做強做精,做大的話要等待機會。並不是我們沒有準備好,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準備着,都有夢想,但是這個夢想能不能實現要等待時機。我們並不是沒有考慮上市,上市就是爲了做大,但是上市需要時機,就像2008年那樣,十大投行都過來了,爲我們做了很多的編排,爲我們做了很多的策劃,但由於金融危機只好作罷。前段時間恢復了以後,後金融危機又來了,兩個危機過去以後,我們現在更加清醒了,大家都覺得目前情況下房地產上市是不適宜的,需要等待時機,我們現在首要做的就是做精做強。

談品牌 賦予房子生命力

4、本站房產:其實做企業都是有兩個選擇,一是從規模上做,二是從企業本身的產品質量做,做精做強以後再做大,基礎會更牢固,風險也沒有這麼大。“尚東系”在2007年正式推出以來,在廣州樓市豎起了一張很大很響亮的名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麼,“尚東系”傳達了一種怎樣的理念?如何把這種理念融合到經營管理和產品開發裡面的?在品牌塑造和市場細分方面,您有什麼心得體會?

郭澤偉:珠江新城的項目是我們走遍北京上海之後回來做的,當時我們2002年在北京,2003年、2004年同時在北京和上海,北京和上海幾個項目做完以後纔回到廣州珠江新城拿項目。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很關注廣東的項目理念,因爲廣東人很務實,很多東西都是明碼實價的,價格和戶型與地段在營銷上的表現都是很簡單的,促銷就是價格,所以我們覺得缺乏很多的理念和人文的概念。

我們從北京回來以後就跟省廣告公司合作,提出我們要從概念和理念上打造這個品牌,賦予我們的房子生命力。當時我們的項目在珠江新城,廣州市的東區,我們就大膽地效仿了美國曼哈頓的上東區,於是決定使用這個名字,但是曼哈頓用的是“上下”的“上”,我們爲了更好地使用它,就用了諧音字高尚的“尚”,同時定義了尚東是什麼公司,是什麼產品,是什麼樣的居住人羣。

最後,我們又參考美國曼哈頓上東區是美國居住的一區,對美國社會和城市的貢獻都具有特殊意義,裡面住的都是社會階層中最精英的一羣人,所以就用了一句廣告語“一羣人,榮耀一座城”來定位我們這幾個項目,同步,宣傳廣告也定製了一個嶄新的畫面,可以說此次跟省廣的合作是令廣州的房地產廣告有了一個質的跨越。簡單來說,就是從很直白和通俗易懂的廣告去表達一些概念性和理性的東西,賦予人們更多的思考,變成了有血有肉的實體,而不單單是一個房產。從這點開始,我們決心要做精細,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把它進行橫向聯合,強強聯合,做強它,因爲我們相信,只有做精才能做強,才能出好的東西,才能得到更多買家的認同,聯合更多的合作者。的確,這幾年下來的經驗,還是證實了這點是不錯。

核心競爭力 定位明確穩步發展

5、本站房產:總體品牌塑造起來了,而且有鮮明的特色。說到特色,房地產企業經過這20、30年的發展,也是不斷的整合,以前有幾千家,現在活躍在廣州這邊也就幾十家,但是這幾十家也有不同。那麼尚東地產和其他的房地產企業有什麼不同之處?尚東核心的競爭力請您也總結一下,跟其他的企業核心的競爭力相比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

郭澤偉:第一,我們公司的定位明確,就是做精做強;

第二,我們的管理團隊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融合能力。我們現在大量的項目都是跟股東方合作的,真正由我們自己去拍下來的地目前只有一塊,其他的項目都是採取股東合作的方式。從合作的模式來說,大部分是股東方出地,我們投入資金、提供管理經驗、打造品牌。就這前提下,我們需要有很強的親和力、融合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團隊在這個方面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到目前爲止,我們的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

第三,我們對市場的定位有比較敏感的觸覺,對產品的定位,特別是在產品設計和銷售包裝方面都是比較明晰的。

第四,對於資金方面,我們的融資和資金安排都相對做得比較保守,這是我們在多次的調控中依然保持企業發展穩健的主要手段,當然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還是會積極持續地去拓展項目。

在總體的安排上,我們對整體的市場預估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但是這也使得我們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特別是在創新和發展方面做得不夠。其實我們很早就進入了中等規模的發展模式,但一直上不去,這也許是基於我本人風險意識比較強,對風險控制也抓得比較緊,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機會。比如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市場已經開放,但是我們錯過了,主要原因不是我們沒能跟上,而是我們沒能超越,當時是有幾個超越的,比如說恆大和雅居樂,他們是敢於創新和超越,包括後來的敏捷、合景、龍光,原來都是中型的企業,現在都已經往前靠了,所以這方面我們還是需要向他們學習,要把握時機,看準機會。當然,成者爲王,敗者爲寇,我相信再有一次機會,他們還是會這樣做。

談企業 天時地利人和+品牌建設是關鍵

6、本站房產:在您心目中,一個優秀的房地產企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徵?您對香港也非常熟悉,很多企業也是這樣成長起來。之前萬科也是一直在尋找標杆,那麼從您開始做房地產企業開始,您覺得一個優秀的房地產企業應該是具備什麼特徵?

郭澤偉:雖然我做房地產這麼多年,但可能不是特別地能夠回答你的問題,但我個人總結就有一下幾點吧。

第一是運氣,有些人做房地產,但每一次蓋出來的房子都恰逢遇上政策調控。我有一個朋友,他1996年就開始做房地產,但剛好遇上調控,一直到1999年他一直在困難中賣樓,到了2000年的時候他沒有房子賣了,這時我們剛剛進入廣東市場,到2002年我們掘得了第一桶金,走到北京上海去了,而他們還在廣東打轉。這時我們剛好搶到北京上海在2002—2004年的這一波高速發展。而他們那時在珠江新城以2800元/平方米拿了地,當時他們的發展規模跟我們差不多,但是他們沒有踩到點。2004年拿地後,2005年開始賣,到了2006年基本上賣得差不多了,而我們是2006年纔剛剛進入珠江新城,這時市場回暖,又促成了我們一波成交。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就是要講一些運氣,如果你沒有踩到點,還是不行。

第二是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說,公司團隊的建設非常關鍵,這就是核心競爭力。因爲土地資源不是在你手上的,只有優秀的人才和團隊建設才能成爲你的今後發展的動力,你要發展,有三個資源,一是人力資源,二是土地資源,還有資金的資源。

第三,品牌的建設也很關鍵,現在知道尚東的人多,這是品牌打造的結果,我們要樹立一個正面的品牌形象,維護和發展這個品牌非常關鍵,所以它需要很長時間。現在我們經常說到一個貴族需要幾代人的培養,樹也是一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要百年,而且要最終成爲一系列的,那不是很簡單的事,並不是今年讀完大學出來你就會成爲人才,所謂的貴族,就是要求你各方面必須都要規範到社會公認的東西。現在社會的理念是和諧,要求人的一些行爲準則要規範而且要傳承下去。

談房企角色 要分清房產的兩個屬性

7、本站房產:說起房地產企業,一方面這些企業在推動城市建設和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作了很大貢獻,但是它又是一個飽受爭議和誤解的行業,您認爲房地產企業在社會發展中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爲什麼發展商經常受到各種的非議?

郭澤偉:應該說全世界對於房地產本身的兩大屬性沒有展開和認識充分。房產有兩大屬性,第一個屬性就是居住性,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房產它是人們生活中,衣食住行中的必需品,但是它也是我們流通領域裡面的普通商品,它有商品的屬性,這就決定了它在社會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我經常呼籲政府就這個問題,明確地告訴我們的民衆。當它表現了它的商品屬性的時候,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因爲改革開放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所以它既然是商品,就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它的價格,我們就呼籲當它是一種商品的時候,它的價格就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如果它是作爲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的時候,作爲它的居住屬性的時候,這時候就應該由政府去承擔責任,這兩點需要把它分開。

第二,中國目前的投資少,投資的領域和產品少使得我們的國民有點錢都存銀行了,但是銀行存款又出現一個問題,我們的CPI高,出現通脹,我們的銀行存款實際上是負利率。而放到股市裡面,十年前就是2000多點,現在還是2000多點,沒漲多少。

相對於以上的投資,買個房子還是相對可靠的,像一個金磚一樣,隨着土地價值的增長,房價在十年裡面也是不斷增長。基於這些原因大家的關注度也就都盯着這方面。

對於商品房地產的調控都是多方面的,現在出任何政策都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怎麼使得這個市場能夠確確實實的成爲市場化的經濟。這是我們改革開放必須要推行和堅持的觀點,你要走回去的話是沒有辦法的,我想這只是轉折的一個現象,所以這方面是很關鍵的,人家對房地產商和對房地產行業的一些說法,就是由於政府沒有把它的屬性和功能明確清楚,如果真的講清楚了,各掃門前雪,這個問題就不需要擔心。

談調控 企業轉型風險大要慎重

8、本站房產:近年樓市調控政策形勢一直相當嚴峻。您認爲怎樣的房地產企業才能在比較嚴峻的環境下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您是如何看待和應對宏觀調控政策的?

郭澤偉:調控不是一兩年的事情,現在只是一個開始,必須要繼續調控下去,這是中國長期的基本國策,尤其是對住宅房地產,這一點大家應該明確,不要有僥倖心理。

第二點,對住宅房地產的調控也給商業房地產、旅遊房地產以及其他的高科技地產帶來了有利的條件,對土地的開發,中國政府從來就沒有放鬆過,因爲目前中國政府財政收入裡面土地的收入還是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而且每平方米的土地GDP在國際上還處於較低水平,所以它還可以繼續的提高和開發。住宅房地產調控會促使行業向商業房地產、旅遊房地產還有其他板塊的房地產進行拓展,我們就可以根據目前的形勢,在保持住宅房地產適量的情況下來開發旅遊房地產、商業房地產這些跟土地相關的新的行業。比如說現在中央比較推行的文化產業,所以就有了文化房地產和科技房地產。這方面都可以有,主要是跟土地有關的,我相信都是今後要發展的方向。對於目前很多公司開始向其他產業進行轉型的情況,我認爲轉型是一個大的方向,但我們企業跟別人不太一樣,如果做大量轉型的話,對於大的企業抽一部分的資金可以,但是對於我們,一抽以後,對這個行業今後的發展市場份額就會縮小,縮小以後可能在行業裡就沉沒了。這麼多年建立起來的一個品牌和行業,你爲了一個不知道是否成功或者不知道會不會取得成績的方面進行轉型和建設的話,我認爲風險很大。

多元化是需要,但是必須選擇合適的路去發展,而且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沒有規模效益的話是做不起來的,比如說開礦,一開礦就是幾十億,以前是一、兩塊錢探礦權就可以了,現在一開就是10塊、20塊,1億噸的儲存煤你就要10個億以上,有一些甚至更高。1億噸的煤現在一般只允許開發300—500萬噸/年。你投入這麼多錢,週期性很強,你一年可能就500萬噸煤,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的話是300元,只能收入15億。15億中去掉成本可能是7億,你可能就賺幾個億。而且這開發期間還沒有利息,也不是馬上享有利潤,從舉牌到開發,還有3—5年時間,甚至更長,這段時間你的成本費用很高。有一些企業通過轉型走出國門去,這些都是一個很大的嘗試和做法。

有人說創新很好,但是大部分企業都在創新的路上垮掉了。夕陽無限好,風景無限好也好,你沒有到彼岸的時候你就已經觸礁了,我覺得這方面有很多的案例值得我們探討,但是目前的情況下還是要謹慎爲重。

談創新 摸着石頭過河

9、本站房產:那麼,尚東地產在創新方面有沒有做一些嘗試?今年,尚東地產重點打造的項目有哪些?能否跟我們透露一下接下來的開發計劃?

郭澤偉:目前,尚東集團的項目還是以廣東爲主,北京也有項目,現在都在辦報建手續。我們在廣州珠江新城板塊將有兩個全新項目,一個是尚東瀚御,另一個是尚東君御。其中尚東君御應該會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向市場。尚東瀚御應該到明年年底或者2014年上半年推出,這是我們公司比較注重的產品,希望能做得更好一些。

此外,剛纔探討的文化地產和科技地產方面,尚東已經開始做前期工作,準備投入運作了,相信這在廣東是一種新的嘗試。而且在廣東成功以後,我們將會往外推,但它畢竟是一個新生的事物,需要一個成長時期,說得白一點就是摸着石頭過河,探清楚以後再往下走。

記者手記:

見到郭董的時候,他剛剛從外面回來,風塵僕僕但精神奕奕。採訪是在他寬敞的辦公室裡面完成的。郭董一見到我們,立即招呼我們坐下來,然後熟練地煲水泡茶,並親手爲給我們倒茶,一時間心裡頗爲暖和,沒有想象中的威嚴,第一印象只有親切和儒雅。

慈善事業到企業品牌塑造,郭董侃侃而談。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於慈善事業的見解。他認爲,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你就會想起來要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施比受更有福,當我們有能力做貢獻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幸福,很愉快,做企業也更有動力,可以踏實地取之於民,用之於社會。其實,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有這樣的魄力去做慈善,特別是一箇中型的民營企業,更是難得。或許,正是因爲他是一個這樣的老闆,才讓尚東集團成爲一個感恩、團結與進取的充滿生命力的企業。

而談到品牌和企業發展,他幾次也提到團隊的建設和管理,以及品牌理念。“一羣人,榮耀一座城”,這是尚東系項目的定位,也是郭董賦予尚東這個品牌的核心理念,同時讓房子因爲這樣的定義而變得有血有肉。然而,一個企業只有做強做大了才能實現更多的理想,才能幫助社會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郭董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冷靜睿智的時機等待者。他是一個有夢想的人,爲了夢想而勇於進取,並且身後有一羣爲了同樣一個夢而走在一起的精英團隊,我想,這就是尚東集團走向成功的主要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