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商周傷侯」──被媒體霸凌怎麼辦?(蔡哲明)
侯友宜曾提能源配比願景引發討論,卻遭《商周》臉書小編視而不見,立場引發討論。(本報資料照/姚志平攝)
《商業週刊》臉書粉專披露目前有意角逐2024總統大選4位參選人政見,針對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的能源科技產業欄位秀出「……」刻意隱匿,由於其他包含民進黨賴清德、民衆黨柯文哲以及獨立參選郭臺銘都正反並述,引發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對此表達憤怒遺憾,但《商周》卻對此爭議事件不迴應,不僅沒收了被報導者的「媒體近用權」,也被消失了「新聞回覆權」,重傷其專業形象。
美國學者貝倫將「媒體近用權」分爲「接近權」和「使用權」來做解釋,「新聞回覆權」歸屬在「接近權」內,指被報導者有賦予「答辯」與要求「更正」之權,一旦遭受違反事實的偏頗報導,便能主張要求更正相關內容的「新聞回覆權」(The right of reply)。當侯友宜參選2024總統的「人設形象」遭到戲謔,在政策面向的公信力也被揶揄,顯然利用傳播媒體遂行譁衆取寵,即便侯辦公開要求道歉,《商業週刊》卻充耳不聞且沒收了「新聞回覆權」。
守門人的媒體霸凌
侯辦對此要求小編應儘速澄清並且道歉,《商業週刊》粉專卻是迴應「小編沒被開除」,小編自行搜索資料作爲新聞報導,文章發佈前也無聯繫還望文生義,刻意忽略立場談話還加上自嘲對白;《商業週刊》明顯針對侯友宜政見在新聞專業報導的「完整性」上刻意獨漏,雖然表示不足之處會虛心聆聽,但卻沒有履行其「新聞回覆權」作爲,迫使被報導者慘遭透過主觀意識選擇新聞的守門人公開霸凌。
《商業週刊》此時不該只是針對侯友宜的政見隱匿作爲考量,而必須以大衆媒體教育功能遭受報導「惡意扭曲」面向反思,侯友宜身爲志願性的公衆人物同時也是被報導者,亦能主張「媒體近用權」做爲澄清,並且要求新聞內容立即更正、迴應甚至撤除報導;小編理應親自訪談各大陣營的智庫學者介紹國政白皮書,怎會透過網路搜尋作成結果?《商業週刊》2023還被權威機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院,評選爲臺灣信任度第一名,以此嚴格標準對照侯友宜政見事前查證疏漏,無論小編有意或無心都已重傷其公信力,也讓媒體霸凌凌駕新聞專業。
新聞室的上級授意
《商業週刊》身爲財經專業雜誌卻讓小編制作哏圖公開出包引發關注,摃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引發侯辦發出聲明要求道歉,造成藍營上下與支持羣衆留言宣泄集體炎上,站在新聞產製的權力位階恐怕充斥新聞室的社會化;《商業週刊》針對2024總統參選人的科技政策進行分析比對,而以非政治類的財經雜誌竟能如此下標、出稿、報導甚至拒絕迴應,小編不僅接獲上級授意也代表了媒體立場。
傳播媒體挾其第四權基於監督政府而非迎合當局,具備信譽的專業機構更不會服膺政治立場以達商業利益,但是隨着臺灣「政媒兩棲」現象行之有年,「御用媒體」早在普羅大衆內心根深柢固,也開闢了以公共領域抨擊理念不同的對立政敵;《商業週刊》若是「揣摩上意」做此報導,事後千推萬阻不以「新聞回覆權」作爲解方,恐讓專業媒體淪爲政黨惡鬥下的黑函工具。
競選政見的超然報導
臺灣作秀政治與大衆化消費市場的合謀現象向來引人詬病,參選人挾其立場對立取代政見提出,導致傳播媒體形成各種光怪陸離的攻防對壘,同時在新興媒體與消費邏輯的發言管道上成爲一種負面文化,侯友宜在面對大選之前鋪天蓋地的「負面宣傳」必須建立自己在政見上的誠信體系;例如提出老農津貼、癌症基金、80歲以上廢巴氏量表等政策皆獲得極大迴響,就能達到堅壁清野的防守攻勢並自行澄清。
競選政見在於監督政府並建立參選人的治國願景,其他政黨若要爲民喉舌理應端出政策牛肉,新聞報導必須真實反映人民的需求資源,不該只是滿足小編個人想像凌駕公共議題;就以目前2024總統大選檯面人物的盛況空前,必須跳脫政黨民調間的「人數優勢」,聚焦公共政策直接回應選舉攻防,而非跟着拒絕行使「新聞回覆權」的特定媒體「夾敘夾議」來大作文章。
以美國總統大選的「媒體素養」爲例,總統提名向來都有新聞禮讓風氣,即便在國會形同水火的民主與共和兩黨,候選人公告之後會在曝光度上彼此揖讓而升,身爲揹負第四權的新聞媒體,更不可能在競選政見上自由心證。反觀,臺灣總統大選至今淪爲樂隊花車,在「衆人幫襯」與「媒體炒作」下彼此仇視,甚至再度引入「媒體媒材」作爲攻防焦點,憤而祭出「小編戰法」的社羣助攻,拒絕針對涉及公衆利益的選舉新聞在偏頗報導上公開回覆被報導者。
以臺灣政治黑函促成「媒體議題」的操作型態已司空見慣,過去文宣、走路工、非常光碟皆能引起極大衝擊,如今隨着政媒兩棲現象加劇,已經超越「一般黑函」的光暈影響。新聞專業的目的在於超然正義,不該淪爲帶有報導傷人的主觀意識,《商業週刊》在臉書粉專貼出各陣營總統參選人的科技政見與相關談話,獨用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的圖片是「……」且小編補上「我們努力了」,顯然濫用新聞媒體的第四權將政治新聞娛樂化。
「商周傷侯」報導炎上了「新聞回覆權」,流於一種娛樂政治的譁衆取寵,放任小編守門人遂行媒體霸凌,迫使新聞室粉專框架淺碟文本;侯友宜的競選政見遭到望文生義,反映新聞自由下的「資訊平權」厚此薄彼,迫使公共領域的「審議民主」道聽塗說,無疑褻瀆了閱讀大衆的「媒體素養」。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