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狂砍中國史! 人民日報:「獨」害島內下一代

▲新課綱國中歷史課本大幅縮水。(圖/記者許展溢攝,下同)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108新課綱上路,但國中歷史課本中國史部分卻大幅縮水,連三國平民皇帝劉邦故事都被刪。對此,陸媒人民日報海外版》15日發表標題爲《檯曆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的社評指出,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

評論指出,一本教科書每年約20萬名臺灣學生使用,10年就是200萬名,加上外溢效果,全臺灣恐有400萬人要受到這種「去中國化」歷史課本影響,「臺獨」教科書若得不到及時撥亂反正,拖越久「獨」害越深,臺灣社會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評論直言,多年來,綠營一直想盡辦法修改課綱;正如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心儀所說,「20年來臺灣的教育資源被用來逐步建構一套『反中』的歷史詮釋。」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評論,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主導推出的所謂新課綱,數典忘祖美化殖民統治企圖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接,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必然遭到臺灣社會的強烈反對。

此前,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怒批,「新課本根本超簡陋」,學生學到的都是破碎的歷史,「商周到隋唐」2400年曆史僅以1600字講完,「課本到底在搞什麼?」

細數歷史新課本,吳昆財無奈表示,以翰林出版社爲例,中國史共有6章節,要從商周講到晚清共3600年,以3600年分在6章節來看,一章節要講600年曆史,但每章節僅有1500字,再進一步算的話,一年的歷史只有2.5個字。

吳昆財提到,新課本第1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曆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匆匆帶過,《史記》、《漢書》、三國、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楊玉環與安史之亂統統不見,「這根本是破碎、簡陋到不行的歷史,沒有前因後果,凌亂!」

吳昆財憤怒指出,這樣凌亂的歷史課本,只會讓學生一點歷史概念都沒有,現在全球都要求學生要有閱讀、批判的能力,但這樣的課本會讓未來10年、300萬的學生沒有這些基本能力。

►戴口罩也要記得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