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吐沙不乾淨 恐吞塑膠微粒 譚敦慈2招化解
許多人都愛吃海鮮,但很多貝類都含塑膠微粒,該如何處理才能吃得更安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許多人都愛吃海鮮,但很多貝類都含塑膠微粒,該如何處理才能吃得更安心?對此,資深護理師譚敦慈指出,泡蛤蜊時應使用50度溫水,有助於其快速吐沙;此外,每2小時更換1次水,能避免蛤蜊將吐出的沙子重新吸回,令清潔過程更徹底。
依《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指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先前所公佈的國內海洋塑膠微粒調查報告顯示,海水、自來水、海灘及貝類都含有塑膠微粒。其中,養殖與野生貝類每公克有0.2~5.2個塑膠微粒,又以野生的含量較高。不過,目前尚無相關健康風險評估研究出爐,且貝類富含多元營養成分,仍建議適量食用。
也因此,食用貝類前的清潔步驟很重要。譚敦慈就於《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若蛤蜊外殼摸起來不光滑,可先用刷子將其刷洗乾淨;泡蛤蜊時,可使用50度的溫水,有助於加速吐沙,建議將煮沸的水再兌一半的冷水,即爲50度。
譚敦慈接着提到,過去有研究發現,蛤蜊泡2小時能排出大約8成的塑膠微粒,但若泡到3小時,比例則會降至6成多。因此,她在處理上,會習慣每2小時更換1次水,且過程中讓蛤蜊平鋪於架子上,以免吐出的沙子重新吸回,最好使用網子將它整齊排列、不要堆疊,纔可以確保清潔完善。
農業部漁業署說明,文蛤含有豐富的鐵質及維生素B2,有助調節體內的新陳代謝,維持人體生理機能正常運作的效果,但它的普林含量也相對較高,建議患有痛風的患者應適量攝取爲宜。
除了注意文蛤新鮮度外,漁業署提醒,最重要的是確保文蛤是否已完整將沙子排除乾淨;未吐沙的文蛤只能放置於冷藏溫度,文蛤一旦冷凍後則會立即死亡,因此再也無法進行吐沙。